沙柳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沙柳规模化种植项目
2、承建单位:
3、项目提要
沙柳是一种抗性强、萌发力强、耐热、耐寒、耐风沙、耐盐碱的中生性灌木或小乔木,是荒漠中的主要植被类型和沙地上建立人工植被的首选物种,垂直分布海拨高度在1000米~2600米,能耐39℃高温(60℃仍能正常生长)和-35℃低温,具有三年必须平茬复壮的自然性态和固沙、改良土壤、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提高稳定性等诸多伴生作用,又因其自身养分含量高、燃烧值高而具备高能源价值。本项目以培育强大的生态环境系统为基点,以满足某电厂的原料供应为目的,兼顾经济效益,突出社会效益。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项目建设的目的及意义,背景与条件,建设区间及原材料供应,种植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组织及劳动定员,资金筹措及经济评价,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环境效益评价等。
5、项目建设背景
目前,全球110多个国家中,有10亿以上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每年经济损失高达420亿美元。非洲和亚洲是土壤荒漠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非洲三分之二的土地已经逐渐沦为荒漠或干旱之地,3亿多人遭受荒漠化困扰,而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已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其中中亚地区尤为严重。中国也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为
,%,涉及1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且仍以年均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荒漠化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0多亿元(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2005年6月)。
西部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库布其、毛乌素、塔克拉玛干等8大沙漠,呼伦贝尔、浑善达克等4大沙地,分布延长达5500公里,涉及11个省区的212个旗县,,,生态不断恶化的趋势及日益加剧的沙尘暴成为民族的心腹之患。沙漠是我国西部最大的生态系统,西部大开发的前提是沙漠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与效益分成的结合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荒漠化,我国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两大工程,覆盖了85%的沙化土地,仅中央累计投入近100亿元,结果证明收效甚微。并没有成功制止“三北”地区的土地退化。究其原因,防沙治沙工程过分强调人力,压制了自然力。近年来尊重自然力的治理模式得以推广且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并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令第33号),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国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并予以国家财政贴息及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集沙漠治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即将生物工程学、生态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通过系统工程学的组装、配套、科学运营,将现代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有关方面的高新技术,用于该领域的各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相关报告中强调,把沙漠治理和沙化防范与沙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优良灌木和草本植物,扩大种植面积,在恢复生态植被的基础上,进行适度产业化生产,形成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沙产业经营模式,是国家高技术示范工程的成功探索,也是增加沙区人民收入和提高沙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鄂尔多斯是荒漠化的重灾区。%,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输入地,,占黄河上中游地区入黄泥沙总量的1/10。因此,鄂尔多斯市的生态状况于北方地区意义重大。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鄂尔多斯市加大生态治理力度,配合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组建了富有经济效益的新型环境资源产业。通过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激励、政府投资补助、招商引资等手段,大力开发沙产业,在将生态建设成果快速“兑现”成经济效益的同时,营造了企业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按可比价格计算,%;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济作
沙柳规模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