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田灌溉规划设计.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M灌区农田灌溉规划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基本资料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1
1
1
1
1
1
2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2
2
2
3
3
第三节 灌溉排水设计依据的资料 3
第四节 灌水率设计资料 4
第五节 排水模数计算资料 5
第六节 田间水利用系数 5
第二章 农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6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6
第二节 有效降雨量 6
第三节 计算定额 6
第四节 灌水率 7
第三章 设计面雨量的确定 12
第四章 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 13
13
13
14
第五章 干渠渠道断面设计 16
第六章 渠道纵断面设计 21
第七章 土方量计算 22
附图 25
基本资料
自然地理条件

M灌区位于我国北方某地。灌区围西起铁路,东至精深公路,南临c河,北连F河。总面积82km2,。M灌区地形图见附录Ⅰ。

灌区属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度一般在1/1500之间。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遗迹,地面上仅残留沙丘。草桥关附近有一常年积水的湖泊——草泥洼。

C河及F河皆发源于西部山区,出山后向东穿过铁路即进入平原。二河出山口处建有X水库及Y水库,并于C河沿岸修筑了堤防,基本上可控制一般洪水。经二库调节后,除汛期外,河水位均低于地面,地表水及地下水皆可自流排入二河。

M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 2℃左右。无霜期220天。春季常有旱风,尤以五六月份的干热风危害最大,风向偏南,风力可达六七级;冬季多西北风,风力最大可达八九级。多年平均降水量517. 2mm,多集中在七八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冬春雨量极少,多年平均蒸发量1357mm。。

灌区土壤大部为中壤土,肥力中等,灌区东部有小部分盐渍化现象。经测定:灌区土壤0~,空隙率41. 3%(占土体的%),田间持水率为空隙体积的75%。

灌区不透水层顶板埋深为20m,含水层渗透系数K=3m/d,灌溉季节深层渗漏的灌溉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ε=lmm/d。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东北方向。在古河床、九里牌与四十里铺以西,地下水埋深在2~3m之间,矿化度小于lg/L;以东埋深在1~2m之间,有时小于1m或接近地表,矿化度在1~3g/L之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在汛期是降雨,旱季是灌溉;地下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雨(灌溉)——蒸发型,主要是垂直运动。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灌区是以粮棉为主的农业地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种植比占60%)、棉花(占20%)、春玉米(占20%)及夏玉米(占60%)。。
灌区各村镇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有纺织、成衣、粮油加工、瓷、酿酒、罐头等轻工业;铁路沿线及西部山区有机械制造、水泥、化肥、塑料制品、农药、冶炼和煤炭等重工业。
西部山区盛产石料,C河河滩盛产砂及卵石。
灌区人口较稠密,劳动力充足,建筑业熟练的技术工人较多。

本地区解放前为一多灾低产地区,洪、涝、旱、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贫苦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艰苦岁月。解放后,特别是在全流域进行治理之后,由于y和X两座水库及堤防的作用,一般洪水得到了控制,不致成灾。各地亦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旱涝灾害已趋缓和。据解放后40年统计和调查,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如下:
旱灾:在灌区普遍存在,以春旱为主,秋旱次之,成灾率在50%~70%左右。
涝灾:在靠近铁路的灌区西部一带,极少发生;申部地区涝灾较轻,成灾率在30%~50%之间;东部古河床、九里牌至四十里铺一线以东,涝灾较重,成灾率在40%~70%左右。
盐渍化:灌区东部古河床、九里牌至四十里铺一线以东零星分布有1万亩轻盐渍土,表层土壤含盐量在0. 226~%,作物减产10%。

在C河及F河修建的y水库及X水库皆为防洪、灌溉、发电及水产等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库,水库兴利调节按灌溉、发电要求计算,故水库下泄流量可以满足灌溉要求。水库的水质良好,下泄之水无泥沙,水温适中,%。y水库放水

农田灌溉规划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dggjhm62
  • 文件大小622 KB
  • 时间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