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
10月10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宣传专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友好”,意在表明每一位公民心理健康和社会友好息息相关,号召全社会主动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负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进形成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气氛,保护和促进公众心理健康,发明友好美好社会。
世界精神卫生日由来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提议,时间是每十二个月10月10日。是中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至今已前后举行了15届活动。
多年来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专题:
: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健康睡眠和友好社会
: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沟通了解关爱 心理友好健康
:负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心理健康,社会友好
:心理健康,社会友好
心理正常和异常区分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有以下多个区分方法。
一、常识性区分
因为至今没有公认统一判定标准,所以,非专业人员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仍然是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尽管这种做法不太科学,但也不失为一个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离奇怪异言谈、思想和行为。比如一个人披头散发,满脸泥垢,满街乱跑,即使不是精神科医生,你也能够做出判定,此人言行是异常。
(二)过分情绪体验和表现。如一个人终日低头少语,行动缓慢;和人交谈十分吃力;对生活消极失望,失去爱好,认为一切全部是灰色等。
(三)本身社会功效不完整。如一个人怕和她人眼光相对,不敢见人。
(四)影响她人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区分
李心天(1991)依据大家看问题角度不一样,粗略地将非标准化区分,归纳为以下多个:
(一)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比如智商在70以下是智力缺点,属于异常范围。
(二)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了解为对其一文化习俗偏离。
(三)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了解为对社会准则破坏。
(四)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了解为古怪无效观念或行为。
(五)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成是个体主观上不适之感。
三、标准化区分
(一)医学标准,这种标准想将心理障碍看成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二)统计学标准,在一般人群中,大家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两端则被称为“异常”。
(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指病人内省经验,病人自己认为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显著原不舒适感,自己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二是观察者内省经验。
(四)社会适应标准。
四、心理学区分标准
郭念锋(1986、1995)依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反应,是脑机能”,提出病和非病三标准: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标准。
(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标准。
(三)人格相对稳定性标准。
人一生中常见精神问题
每个人在一生中全部会碰到多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本身精神健康是很必需。
(1)婴幼儿(0-3岁)常见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法不妥所带来心剪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
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资料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