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指向预设目标的达成.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指向预设目标的达成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力,不断推进与变化的动态过程。其中,预设和预设外生成是数学课堂中极为重要的两个部分,而判断数学课堂是否具有生命活力则主要看教师能否对课堂中预设之外产生的动态性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关键词:预设外生成资源; 有效利用; 课前预设; 错误资源; 交叉碰撞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073-001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力,不断推进与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学习活动的。真正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应该有效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将学习引向深入。这就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实践策略,灵活应对课堂中鲜活、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可能”,让课堂交流不再“一种声音”
   备课时,教师预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等因素要有深入了解,充分预测课堂中可能有哪些问题出现,思考应对的措施。
   案例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课程设计了找规律填数:6、12、18、24、( )……意在让孩子通过连加巩固算理,提高正确率及速度。在交流环节有位同学说:“我不是用加6的办法解决的。”“那你用什么办法呢?”他回答:“我用6的乘法口诀……”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与预设时,我考虑到本班一小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比较高,表现力旺盛,预计到了这一状况的出现。我先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予以肯定和表扬,又启发孩子加6和6的乘法口诀有一定的联系,想要知道其中的奥秘我们可以课后去深入了解。欢迎小朋友们课后一起来探讨……继而又回到原来的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预设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课堂主要的教学目标之间可能发生的偏差,既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兼顾了全班同学的均衡性学习,更為下一个教学任务准备了垫脚石。在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对意外生成的准备和机敏把握,既体现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又融洽了课堂的教学氛围,拓宽了课堂的思维空间。
  二、借用“意外”,让课堂教学不再“一路顺水”
   无论备课时预设多充分,课堂上总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教师能随机应变,便能使意外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案例3:教学8、7加几是在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探索算法时,借助摆小棒,利用9加几的经验,巡视中发现孩子们迁移得非常顺利。我适时提问:计算8+7等于几时,你是怎么想的?平时不做声的乐乐也举起了小手,我想抓住这次机会。乐乐响亮地说道:“我是把7分成1和6,8+1=9,9+6=15。”乐乐还没说完,孩子们就笑声四起。我没有打断乐乐的回答,“9+3=12你是怎样算的”,乐乐说:“9+3=12我都背会记住了。”这时我非常肯定地说:“你说得真棒,你的这种口算方法体现了

指向预设目标的达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