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临床路径
()
一、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步骤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疗为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ICD-10:)患儿。
(二)诊疗依据。
依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
新生儿病史中有肩难产及上肢牵拉;
出生后立即出现一侧上肢部分或完全性软瘫,伴特殊体位(如“服务员指尖”);
特殊体征
1型:肩外展及曲肘不能,肩关节内收及内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腕及手指屈曲。二头肌肌腱反射消失,拥抱反射不对称,握持反射存在;
2型:手内肌及手腕和手指长屈肌无力。握持反射消失,二头肌肌腱反射能被引出,同侧Horner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及半侧面部无汗);
3型:全上肢松弛,反射消失,胸锁乳突肌血肿,锁骨及肱骨骨折;
(三)进入路径标准。
(ICD-10:),排除骨性损伤及其它脑损伤;
,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疗临床路径步骤实施时,能够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住院期间检验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肢体X线片;肌电图;
(3) 超声检验。
(1)血培养、尿培养、CRP等排除感染及细菌性关节炎、肱骨骨髓炎;
(2)血电解质、肌酶谱排除肌病,血气,血糖、乳酸,丙酮酸,血氨等排除代谢性疾病;
(六)诊疗方案选择。
依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保守诊疗:前臂固定在上腹部以降低不适。
2. 物理疗法:对肩关节、肘关节及手腕关节进行移动度活动,腕部夹板预防肌肉痉挛。
(七)出院标准。
度过第1周制动期,病情改善,无需要住院诊疗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严重损伤,神经完全撕裂,神经及神经根断裂,诊疗无效或病情进展,需深入手术诊疗,需进行相关检验及诊疗,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
二、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ICD-10:)
患者姓名 性别年纪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 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1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7天
诊
疗
工
作
□问询病史及体格检验
□病情通知
□申请对应检验
□ 保持前臂固定
□上级医生查房,明确诊疗
□ 请小儿外科会诊
□依据病情调整改疗
□继续完善肌酶及肌电图检验
□预防感染,严格制动
监测黄疸及行必需诊疗
重
点
医
嘱
长久医嘱:
□新生儿/早产儿常规护理
□暖箱或辐射台
□前臂固定
□监测血氧及血压,尿量
□喂养,静脉补液维持血糖稳定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血气分析
血培养,CRP
胸部及双上
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