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前教育发展史
第一节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制度
(一)家庭幼儿教育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主要有家庭父
母承担。教育内容的重心在于幼儿行
为规范的养成
礼记内则doc
(二)古代帝王宫廷学前儿童教育机
构:孺子室与宫邸学
1、孺子室
西周统治者十分注重宫廷婴儿教育。
为了把太子和世子教育和培养成为皇室的
接班人、继承人,西周统治者于公元前11
世纪,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创
设了“孺子室”。
它是专为周王的太子和各诸侯国的国君
的世子而设立的早期教养机构。
许慎《说文解字》云:“孺,乳子
也,一曰输也。输,尚小也。”
《礼记·内则》:“异为孺子室于宫
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
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
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
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
教养、保育人员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教师,主要职责是“教以善道”
即教给太子、世子为善的道理;
第二种是慈母,主要职责是“审其欲恶”,
即了解太子、世子的嗜好,并给予正确的诱导
第三种是保母,主要职责是“安其寝
处”,即管理太子、世子的起居饮食,使
其安逸、舒适
第四种是奶妈,从“士”的妻子和大夫
的妾当中选取,主要职责是给太子、世子
喂奶。
“教师”、“慈母”、“保母”和“乳
母”,被称为“孺子室”的“四贤”
由此,有人认为西周王宫及其各诸侯国
宫廷中所设“孺子室”为“婴幼儿教育机
构的雏形”。
既有“孺子室”这种施教的专门场所,
还专设分工明细的三母”(师、慈母、保母)
和“四贤”(三母外另设乳母),教养工作循
序渐进。另外从《礼记·内则》“子能食食,
教以右手”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其施教内
容与近现代体、德、智的保教内容暗合。
但缺乏近代学前教育的平民性
邓太后创办“邸第”这个宫廷幼稚教育
机构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是为了矫正时弊,褒扬圣道,使皇
室子弟掌握安邦治民之术
二是针对当时皇室子弟饱食终日,无所
用心,不学无术,“不识臧否”,易招
祸
·败”的通病,组织皇室子弟“习研术学”
学习真实本领,防止“人亡国倾”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复习过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