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会进行加减混合运
,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
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难点是省略加号 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 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 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 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 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 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 ”,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 省略加号的和式。
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
-3-4 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
-4+3 表示-4、+3 两数的代数和,
3+4 表示 3 和 +4 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 注意。
,可以使运算简便。
,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 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 思想.(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 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 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练习巩固.
三、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 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
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
看以下题目:- 9+(+ 6);(- 11)-7.
师:( 1)读出这两个算式.
( 2)“+、- ”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 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 2)(- 11)- 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 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 “+、- ”有时 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 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 9+(+ 6)与(- 11)- 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 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板书课题
(1))
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 “-”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 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讲评(- 9)+(- 6)-(- 11)- 7.
( 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 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 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 …•这样
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 9,+ 6,+1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