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湖北仙桃市张沟镇新里仁口中学 刘利园
【学情分析】经过两个多学期的学习, 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基本掌握了浏览、精读、略读等阅读文章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工具书进行课前预习, 并且查找和收集资料。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拥有家庭电脑并能上网, 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更为便捷的方式。 学生也已习惯了课前自主探究、质疑问难、课上小组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但是作为报告文学这一样式学生是首次接触, 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简略介绍。鉴于以上分析我设计采用我市正在实行的“三四五”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内容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12 课。该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和今天罗布泊的荒凉现状, 在追溯罗布泊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并指出了类似现象的普遍性。文章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 融入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痛惜之情,直言指出正是贪得无厌的人,造成罗布泊的消逝。呼吁人类要增强环保意识,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作者用极富震撼力的
语言,抒发着自己的痛心和忧虑。 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文性是本文的两大亮点,也正是阅读欣赏中要抓住的两大美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搜集资料、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能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科学
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确报告文学真实性、 形象性和抒情性特点; 体会课文运用对比、拟人、排比、引用等手法的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引导学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老师编写的预习学案进行预习。
2、上课前各小组检查本组同学根据预习学案的预习情况,并提交本
组的一个疑难问题。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课件展示胡杨的新诗《罗布泊》 ,引导学生朗读,酝酿情感,激情导入课题罗布泊 胡杨
“罗布泊/在我心里 /广袤无边的湖 /鸟飞鱼跃 树木青葱 /古老的楼兰文明/如此耀眼夺目 /罗布泊快乐活着 /那里是天堂
我看到火 /熊熊燃烧的火 /贪婪 嫉妒 仇恨 /无穷无尽 /在炽烤罗布泊 /我听见风 /飒飒吹起的风 /羞愧 悔恨 痛苦 /无休无止 /在侵掠罗布泊罗布泊 /在淌血 在流泪 /终于 1972 年/血干了 泪尽了
罗布泊 /在我面前 /广无人烟的荒漠 /孤独挣扎的雅丹 /疯狂肆虐的黄沙 / 我嗅到了死亡的气息 /罗布泊痛
合作探究感悟情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