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一、货币需求的定义
宏观分析:从社会总体角度,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微观分析:居民和企业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消费偏好或投资预期的条件下期望持有的货币量。
定义:经济主体根据自身的行为、动机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在具备获得持有货币能力的条件下,对货币数量存在的需求,它是一种能力和愿望的统一。
条件:
二、货币需求理论
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
现金余额数量说——马歇尔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
传统货币理论
*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以下三类不同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即个人和企业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持有部分货币的需求。这部分货币需求数量与收入成正比。
。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诸如事故、疾病、失业等意外开支而需要事先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部分货币需求数量与收入呈正比。
两部分用函数表示为:
L1 = kY
Y
LM
L1
k为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对实际收入的反应程度,也可叫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这部分货币需求数量与利率水平呈反比。
凯恩斯假定:①可供人们选择的金融资产只有两种:货币和债券; ②人们心目中对于利率的看法都有一个正常值水平。
用函数表示为:
L2 = -hr
L (m)
r
L2 = L2(r)
h为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反映出货币的投机需求量与实际利率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
(二)货币总需求函数及其图形表示
L= L1+ L2 =kY-hr
函数的图形表示:
L (m)
r
L2 = L2(r)
L1= L1(y)
r
L (m)
L1
L2
L=L1+L2
*
(三)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
右图中,货币供给曲线m1与货币需求曲线L相交于A点,由此决定的均衡利率为r0。由于货币需求曲线L上的A点之右呈现水平状,当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由m1右移至m2时,利率并没有降低,仍然是r0。货币需求曲线L上A点之右的水平区段,就是“流动偏好陷阱”。
r
L (m)
L
r0
A
m1
O
m2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