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实践
中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实现路径,大致可分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3种方法,各地在实践中均进行了探索。总而言之,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医疗机构要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也要拥有愈加好医疗服务。
一、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
以天津市为例。即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卫生服务室、医疗卫生诊所或引入周围医疗分支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需要养老机构达成一定规模(通常为100张以上床位),且周围医疗资源不足。天津市津南区天同医养院设置医疗、疗养和娱乐3个功效区。其中医疗功效服务区是医保定点天同医院,内设床位100张,有一批老年常见病教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治和保健服务。天同医养院是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机构,确保了老年人能够在养老机构内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另外,上海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施“以奖代补”制度,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最高可获50万元一次性补助。
医疗机构内增设养老中心
有条件医疗机构增设养老中心或病区,设置养老病床或老年病科,开展康复、保健、养生、诊疗、生活护理和临终关心等医养结合服务。7月,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基础标准,内设养老机构医务室最少有1名注册护士;护理站最少有2名含有护士以上职称注册护士,其中1名含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完善转诊、健康教育制度,确保老年人在病情突发时取得立即救治或转送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以菏泽市为例。菏泽昆仑脑血管病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昆仑护理院由昆仑脑血管病医院投资建设,以失去自理能力老年人和危重病老年人为关键服务对象,并将半自理老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区分开来,还专门设置了临终关心病房,满足不一样群体特殊需求。依靠民营医院而建昆仑护理院含有多个优势,一是资金优势,资金筹措经过股东融资,短期内医院利润能够为养老院提供补助;二是医疗护工人力资源优势,护理人员多为医院医务人员,专业性较强。
三、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
养老机构和周围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养老和医疗职责,当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患有突发疾病时,合作医院为老年人开辟绿色就诊通道,提供医疗服务。医院医生和护理人员定时到养老机构为患病老年人进行身体检验和疾病诊疗。
这种医养结合模式,适适用于周围医疗资源比较丰富或小区网络比较健全养老机构,这些资源能立即保障养老机构医疗需求。
以海南省、北京市为例。海南乐成养老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共建绿色就医通道,共建老年健康管理平台,老年疾病防、诊、治、养等方面形成战略合作。北京市第二医院和北京泰颐寿轩敬老院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医生每七天定时到养老院巡诊一次,同时为老人提供临终关心服务。
四,小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小区医养结合则是一个在小区中将养老机构中“照料”和医院中“医疗看护”功效
结为一体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一个在小区建立小型护理养老机构,充足利用小区卫生服
务中心,由政府、社会组织多主体组成模式。
其以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为关键受众,包含患慢性病、易复发病老年人,大病初愈期老年人,和绝症晚期老年患者等,由小区全科医生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由专业护理人员负责照护。
辽阳市美林园小区医养结合实践为例
辽阳市美林园小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吸引社会力量参
医养结合模式分析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