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政局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政局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 导,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主线,通过 开展“救急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规范管理,加强能力建设,做好 各项制度和救助资源的衔接配合,补短板、托底线, 建立"救急难"长效机制。
二、 基本原则
坚持即时救助、方便群众的原则;
坚持保基本、托底线的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坚持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
三、 建立工作机制
完善县直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建立以县政府为主 导,民政、卫生、财政、教育、住房、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县直相关 部门协调机制。负责组织和协调“救急难”工作的执 行;乡一级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村一级应确立一名 “救急难”工作信息联络员。
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各乡镇要依 托政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等,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 申请受理窗口,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救急难”申请 的受理、审核、资金发放等工作,让群众“求助有门”, 并明确部门职责及分办、转办流程和办理时限,建立 化解急难问题的“绿色通道”。县级各相关部门按各 自职责负责“救急难”工作的指导、检查、评估、审 批、资金发放等工作。
建立“救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一是以村委 会为依托,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各种协会、 民办非企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 建立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工作络;二是加强监控,建 立“救急难"信息档案,健全信息统计和报送机制。 加大主动救助和协调救助力度,及时采取帮扶、疏导 和监护干预措施,确保救助时效,切实做到早发现、 早干预、早救助。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县财政、卫生、教育、住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以及慈善组 织要加快实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掌握专项救助和慈 善救助开展情况。加快“救急难”信息平台建设,使 救助对象的需求和政府的救助资源、慈善组织的救助 项目,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资源有效对 接,有效防止“重复救助”和“遗漏救助” 四、全面落实各项救助任务
最低生活保障。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着 力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准确认定低保对象,加强 复查复核和动态管理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特困人员供养。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且无法定 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 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 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对特困人员要做到应保尽保。
受灾人员救助。加快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建 设,保障自然灾害发生后救助物资的紧急供应。自然 灾害发生后,要根据情况紧急疏散、转移、安置受灾 人员,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 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同时评 估、核定并发布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 提下,对住房损毁严重的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 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及时核实本行政区域内居民住 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
医疗救助。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保障医疗救 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对 象、特困供养人员以及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参加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

民政局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秋江孤影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0-11-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