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闽东史上最具著名度文人知县
冯梦龙(1574~1646年),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号较多,以“墨憨子”最为可爱。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人(今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世家。其一生励志攻读经书,满腹经纶。其著作“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明言》,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在文学史上占相关键地位。然而,其虽有进仕之心,科举官场却是频频不得意,至56岁时才补了一名贡生,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十一日年已61岁冯梦龙被选任为寿宁知县。崇祯十十二个月,终因官运没路,归隐乡里。冯梦龙和寿宁关系,在其所著《寿宁待志》中有大量篇幅记载。任职期间,其“政简刑清,首尚文学”,办了多件好事实事,为她生平写下了颇有光彩一页。自20世纪以来,伴随通俗文学日益受到世人重视,冯梦龙影响也日盛,甚至远及国外。对而于整个闽东而言,冯梦龙未必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知县,却是至今最具著名度文人知县,且留下了珍贵文化遗产,无疑含相关键地位。虽已进入盛夏时节,山城寿宁却仍清爽宜人,无怪乎被人誉为“避暑山庄”。夕阳下,站在为明代历史文化名人———寿宁知县冯梦龙而仿古复建“戴清亭”前,聆听着当地市民讲述相关冯梦龙和寿宁点滴往事,思绪仿佛伴随阵阵清风飘向远古年代,一位有血有肉“花甲县令”慢慢出现于脑海……“提起冯梦龙在寿宁,不能不提《寿宁待志》。”得悉记者要了解相关冯梦龙在寿宁事迹,寿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安脱口而出。
明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十一日,年已61岁冯梦龙从繁荣富庶苏南到偏远贫穷山区寿宁赴任知县,她抱着“一念为民之心”,开始了四年短暂从政之路。
“她是一位忠于封建王朝而又想关心民生疾苦,热心功名而又力图廉洁奉公,做个正直文人兼清官人物形象。”这是很多从事过对冯梦龙生平和学术研究工作学者一致见解。而这些全部能从《寿宁待志》中得到佐证。
据介绍,《寿宁待志》系冯梦龙作于崇祯十年(1637年)春季,其内容除记载她在寿宁政事活动和对社会思索和寿宁县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外,还以大量篇幅统计她宦游寿宁时施政设想和治理活动。它既是饶有地方色彩志书,又是冯梦龙在任寿宁知县政治实践总结。
冯梦龙依据寿宁“岭峻溪深,民贫俗俭”特点,主张“险其走集,可使无寇;宽其赋役,可使无饥;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简政轻刑,和民休养,采取恩威并施治理手段。
当初,寿宁溺女陋习日盛,为此冯梦龙下令严禁溺女,并捐俸奖赏收养弃婴之家,使此风得到有效遏制。《寿宁待志》中就收录了《禁溺女通告》一文,全文通俗明了,无文牍味,是篇独出心裁文告,读来脍炙人口,传诵不衰,时至今日仍富有现实意义。如责问溺女父母那一段是这么写:“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况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如此直白通告,很轻易被老百姓所接收,所以收到了显著效果。
“三百多年前,在重男轻女封建社会,一个县官能出面公布这么通告,实属难能可贵。”采访中,很多受访者全部深有同感。
据悉,当初,寿宁人民负担最重,是十年一次大造黄册和新旧官员迎送费用。目睹此弊,冯梦龙上条陈,提议简便造黄册之法,要求迎新送旧费用,除此不得再索分毫等。这些提议虽仍然是为统治者利益着想,但她还是看出了百姓苦难。
县城中心
冯梦龙———闽东最具知名度的文人知县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