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励机制
? 员工激励机制
? 组织目标体系
? 诱导因素集合
? 个人因素集合
? 激励机制作用性质
? 激励机制的设计
? 激励机制模型中的三条通路
? 激励机制的运行模式
? 激励机制运行中的信息交流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 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根据激励的定义,激励机制包 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诱导因素集合 诱导因素就是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对诱导因素的提取,必须建立 在队员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然后根据组织所拥有的奖酬资源 的时期情况设计各种奖酬形式,包括各种外在性奖酬和内在性奖酬(通过工作设计 来达到)。需要理论可用于指导对诱导因素的提取。
2、 行为导向制度 它是组织对其成员所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的规定。在组织 中,由诱导因素诱发的个体行为可能会朝向各个方向,即不一定都是指向组织目标 的。同时,个人的价值观也不一定与组织的价值观相一致,这就要求组织在员工中 间培养统驭性的主导价值观。行为导向一般强调全局观念、长远观念和集体观念, 这些观念都是为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服务的。勒波夫()博士在《怎样激励员工》 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原则是奖励;受到奖励的事会做的更好,在有利可图 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干得更漂亮。 他还列出了企业应该奖励的 10 种行为方式:(1) 奖励彻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仅仅采取应急措施。 (2 )奖励冒险,而不是躲避风险。 (3)奖励使用可行的创新,而不是盲目跟从。 (4)奖励果断的行动,而不是无用的 分析。(5)奖励出色的工作而不忙忙碌碌的行为。 ( 6)奖励简单化,反对不必要的 复杂化。( 7)奖励默默无声的有效行动,反对哗众取宠。 (8)奖励高质量的工作, 而不是草率的行动。 ( 9)奖励忠诚,反对背叛。 (10)奖励合作,反对内讧。勒波夫 所列举的这些应该奖励的行为方式,对很多企业来说,都可作为其员工的行为导向。
3、 行为幅度制度 它是指对由诱导因素所激发的行为在强度方面的控制规则。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公式(*E),对个人行为幅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一定的奖酬与一定的绩效之间的关联 性以及奖酬本身的价值来实现的。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按固定的比率和变化的 比率来确定奖酬与绩效之间的关联性,会对员工行为带来不同的影响。前者会带来 迅速的、非常高而且稳定的绩效,并呈现中等速度的行为消退趋势;后者将带来非 常高的绩效,并呈现非常慢的行为消退趋势。通过行为幅度制度,可以将个人的努 力水平调整在一定范围之内,以防止一定奖酬对员工的激励效率的快速下降。
4、 行为时空制度 它是指奖酬制度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定。这方面的规定包括特定的外在性奖酬和 特定的绩效相关联的时间限制,员工与一定的工作相结合的时间限制,以及有效行 为的空间范围。这样的规定可以防止员工的短期行为和地理无限性,从而使所期望 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并在一定的时期和空间范围内发生。
5、 行为归化制度 行为归化是指对成员进行组织同化和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 组织同化( )是指把新成员带入组织的一个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对新成员在人生观、 价值观、工作态度、合乎规范的行为方
公司员工激励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