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的名胜古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海宁的名胜古迹》的内容,具体内容:海宁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以三文化"灯文化,潮文化,人文化"为特色。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海宁名胜古迹盘点1:海宁潮钱塘江大潮...
海宁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以三文化"灯文化,潮文化,人文化"为特色。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宁名胜古迹盘点
1:海宁潮
钱塘江大潮是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最佳观潮胜地),故亦称"海宁潮"。
钱塘江大潮:钱塘潮(Qientang Bore)——最壮观的海潮。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而在世界上,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 这三潮分别是印度恒河潮,巴西亚马逊潮与中国钱塘潮。
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1] 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中写道: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2:宰相府第风情街
海宁市盐官镇是观赏钱江潮的著名胜地,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宰相府第风情街区"位于盐官小东门直街,是一条以清代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为主景的千年古街。这条古街由东向西,全长600米,分布着陈阁老宅、杨兵部宅、郑晓沧故居、城隍庙、五土庙等主要人文景观,还有不少旧时民居和商铺,文物古迹荟萃,至今风韵犹存。2002年海宁市邀请了有关专家对这条古街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规划设计,同时决定投资4000多万元,将它改造成以明清古街古巷为特征,以清代宰相府第、传统商业和民居文化为内涵,集旅游、购物和娱乐为一体的步行街区。
重建以后的街区占地面积218亩,,恢复了"城楼"、"茶楼"、"邑庙"等人文历史街景,并联接成极富江南风韵、饱含历史文化的特色风情街区。
独具特色的护城河、城楼、小吊桥已经悄然出现在小东门;城隍庙、牌坊和两侧的传统商铺透现出古朴的风俗;茶
海宁的名胜古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