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散记
河套
贺兰山下果园成。
——韦蟾(唐)
一
我写出第一首诗的那年寒假放得特别早,元旦过后仅十二天,我便离开济南北上。那是我在冬天第一次跨越黄河,先是坐火车到北京,在姑妈家停留了两天,那也是两年前那个夏天京城之行后的第一次。我只记得行前请辅导员刘素华老师打了一个假证明,帮助我在济南火车站顺利买到学生半票,终点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
我去银川当然不是为了采风或者别的什么,因为我尚且没有把自己当诗人或者写作者。那次意外的操笔之后,我便忘掉了诗歌。大约要等到春天的某个时候,我才因为另一次意外的事件又催生了诗情,写下另外一首诗,但却没有保存下来,甚至连标题都不记得了。直到当年写出第三首诗以后,才开始有意识地写作,并找来一些同代人的诗歌阅读。
我去银川是为了看望从未见过的堂姐斌芳,她是《小回忆》里写到的堂兄光宇、光宙的亲姐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报名支援大西北,来到银川,一晃就是四分之一个世纪。她和姐夫学的是建筑,因此在改革开放后顺利回到了故乡,在西子湖畔的省卫生厅建筑设计室(院)工作,退休后仍被多次返聘。当然,来回路上的风景也同样吸引人,我选择的是不同的路线。
那封证明信的抬头是济南火车站售票处,上面写着,“兹有我系某某某同学,银川人,因临时丢失学生证,来不及补发,请予准许购买济南至银川学生票一张为盼。”这张证明是我研究了铁路部门的学生票规则以后草拟的,刘老师在上面加盖了数学系的大红印章。果然这事成了,帮我节省了十来元人民币,那会儿相当于半个多月的助学金呢。
驶离北京站两个多小时以后,火车便到了河北张家口。相传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下令在北城墙开一小门,因为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故称“张家口”。那年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以两广总督身份平定内乱后,告老还乡途中病逝江西。如今张家口拥有崇礼和赤城两座天然滑雪场,将会是二〇二二年冬奥会的雪上项目比赛地。
告别河北后,火车向西南进入山西。这是一段短暂的旅途,似乎只为了经停大同。大同是山西第二大城市,其时已公布的中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五世纪的北魏在此建都(平城),历时九十七年,期间开凿了云冈石窟,还拥有北岳恒山和悬空寺。
一九七三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时,在京城之外选择了大同。他的访华路线图描绘在我的笔记本上,多年以后我才得知,蓬皮杜的祖父和父亲作为传教士来过中国,他本人小时候曾在大同生活过。值得一提的是,那次经停两年后,我的一首与李商隐《夜雨寄北》同题的诗发表在《山西工人报》上,成为我公开发表的处女作。
二〇一六年夏天,一年一度的《数学文化》编委会在张家口召开,由河北师大操办,我再次长途跋涉驱车前往。不仅游览了未来的奥运之都,且去时穿越燕赵河北和津京地区,归途从大同进入山西,自北而南纵贯三晋大地。印证了民间的说法,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那年驶离大同之后,火车又掉头向北,进入到内蒙古境内,火车依次停靠了集宁、呼和浩特、包头和海勃湾四站。这是我在手绘地图上记录下来的,不然恐怕无法忆及或查阅了,因为其中两座城市如今已更名。二〇〇四年,集宁市被撤销,改设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乌兰察布原来是盟,地处内蒙中心地带,东西各有五六个市盟,分别称为东部蒙古和西部蒙古,也叫草原百姓
北行散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