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货币理论(中) ——货币需求
本章教学内容:
一、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三、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1
可编辑ppt
第一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本节内容: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
二、现金余额数量说
2
可编辑ppt
货币数量说:是一种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和货币价值之间关系的学说,它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值及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
货币数量说分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说(或称古典货币数量说)和新货币数量说(或货币主义)
古典学派的货币“面纱论”(教材P342页)→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3
可编辑ppt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主要是价格水平学说,将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直接联系起来,而对于经济学家现在所关心的其他重要经济变量,如就业水平和产出水平,则根据古典学派传统的“二分法”,认为其决定于经济当中的“实际”因素,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生产技术等,而与货币数量无关。
传统货币数量说的不同学派: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4
可编辑ppt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
(一)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1911年出版了《货币购买力》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称“费雪方程式”),以阐述其货币观。
(二)基本观点:
认为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主要是一种支付工具,因此,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与商品的交易总额一定相等。
5
可编辑ppt
(三)交易方程式:
由于货币具有流通速度(V),因而货币的支付总额应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M)与一定时期内每一单位货币用于购买的平均次数(即货币的流通速度V)的乘积;而商品的交易总额应等于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数量(T)与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P)的乘积。所以,交易方程式的表达式为:
(教材P343页)
6
可编辑ppt
(四)结论:
费雪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V和T长期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教材P343页)
正因为V和T都是独立于M而决定的,所以根据交易方程式,当货币供应相对于需求而增加时,唯一能使货币供求相等的途径就是物价P相应上升,反之亦然。
因此费雪的结论是: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
7
可编辑ppt
二、现金余额数量说
现金交易数量说的缺陷之一就是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把交易看成是货币需求的唯一原因,这是极为片面的。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动机因素,克服了上述缺陷,从而产生了现金余额数量说。
(一)代表人物:
由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创立。
8
可编辑ppt
(二)基本观点及剑桥方程式: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实质上是将自己财富总额中的一部分选择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持有。
:
(1)财富总额(R);
(2)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3)人们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
9
可编辑ppt
:虽然货币需求受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数量(即所谓的现金余额M)同财富的名义价值(PR)成正比。由此得到现金余额方程式(又称剑桥方程式):
其中:K是财富的名义价值(PR)中以货币形
式持有的比例。
10
可编辑ppt
货币理论中——货币需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