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过洋节带给我们的思考样稿.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很快前,部分抵制过洋节行为再次引发关注,温州校长们收到了一条“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和圣诞相关活动”教育局通知,湖南一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抵制圣诞,西北某高校封校抵制圣诞……该不该过洋节,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过洋节是否为文化媚俗,怎样在传统文化节日中重拾文化基因,找回文化自信,通常在节日来临之际,这么讨论就会不绝于耳——
过洋节带给我们思索(深聚焦)
本报记者 郑海鸥
《 人民日报 》( 01月08日   17 版)
  愚人节搞怪、万圣节制作南瓜灯、圣诞节装点圣诞树,过洋节已经走进越来越多国人生活,或为谈资,或付诸行动。
  过洋节背后行为动因到底是什么?该怎样理性看待洋节?中国传统节日发展到现在面临着怎样问题?洋节盛行,给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提供了怎样思索?
  含蓄中台
  洋节为何受欢迎?
  小张,24岁,刚从大学毕业工作十二个月。回想起去年万圣节场景,小张难掩兴奋,“和新同事们平时交流不多,这次一起制作南瓜灯、参与变装舞会,大大沟通了感情。”
  “参与工作后,压力骤增。上班很累,下班后同事各回各家,没有太多放松和交流机会,节日刚好给大家提供了很好‘借口’,多部分理由去聚会、放松、交流感情,何乐而不为?”小张说出了很多年轻人心声。
  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这些全部不是年轻人专利,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70后、60后、50后参与其中。
  向大妈是位50后,孩子已经工作成家,近几年她也过起了“洋节”。说起过节初衷,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家庭比较传统,从小到大相互几乎没说过‘我爱你’‘我想你’这些肉麻话,直接感情交流比较少。但伴随时间推移,我们夫妻间感情逐步‘淡了’,跟孩子共同语言也少了。西方节日强调开放式情感表示,恰好给我们这么传统中国家庭带来了一个情感出口。”向大妈说,“在圣诞节,我们会给孩子礼品,来个亲子互动;情人节我们老夫老妻也会出去购物吃饭,其乐融融;父亲节、母亲节我们会向父母表示感情,孩子也会给我们礼品,向我们表示感恩、表示爱意,家庭气氛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现在,中国人物质生活已十分富足,每个家庭全部愈加关注感情倾诉和回应,愈加关注相互交流所带来幸福感,而西方部分节日恰好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是很一般、很传统中国家庭,我们热爱中国文化,过这么节日并不是崇洋媚外。理性和客观来讲,我们只是想在欢快美好气氛中表示欢快美好情感、向往和追求罢了。”向大妈说。
  中国人在越来越热衷洋节同时,每逢中国传统佳节来临之际,从春节大团圆、元宵闹花灯,到端午划龙舟、中秋赏明月,无一不是张灯结彩、合家欢聚、举国欢庆。实际上,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根植于中国人基因和血脉,我们并没有因为过洋节就忽略和遗忘自己民族传统节日,洋节之盛,并不代表传统节日就式微。著名学者张颐武分析指出,中国年轻人过圣诞节并没有太多宗教和文化含义,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也没有太大冲击,二者并不矛盾。“春节还是中国最大、最盛大节日。实际上,强调传统文化意义,和过不过洋节,并不是不可共存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怎样更受欢迎
  古人依据四季物候变换,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又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定为“节日”。有民俗教授指出,这些植根于农业社会节日,多含有农耕时期色彩,比如重视饮食、重视家庭内部活动、重视回归自然

过洋节带给我们的思考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20-12-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