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磨削温度与磨削液
、磨削温度
磨削热的产生和传散
磨削温度的分类和意义
3、磨削温度的测量
磨削液
1、磨削液的作用
2、磨削液的类型
磨削液的供液方法
表5-1车削和磨削热量传散对比
切屑
工件
刀具
车削70%-90%10%-20%‖<5%
磨削|<10%
60%~95%10%
磨削中传入工件的热量在磨削过程中来不及传入工件深处,而
聚集在表层里形成局部高温,工件表层温度常可高达800C以上,
在表面形成极大的温度梯度(可超过600~1000Cmm)。
1、磨削热的产生与传散1、新生面形成所需的表面能、
U=±)
V tb vtb3、使切屑飞出的动能外
4、大部分转化成为热能,消耗在加热
工件、砂轮和切屑
5、辐射散逸
式中Q传入工件的热量
Q=Q +Q+Q+Q+Q
Q一传入砂轮的热量;
磨削热量的分配情况随着工
件速度、磨削深度等磨削
Q—传入切屑的热量
参数的影响。另外,工件、
Q传入磨削液的热量;
砂轮、切屑之间带走热量的
比例还受其导热系数的影响
Q辐射热量;
二、磨削温度的分类和意义
秒轮WA80L
工件SUJ2
(1)工件的平均温升0
将砂轮与工件的接触区作为一个
热源,其流入工件的热量Q使
耍10
9-
工件整体上升的温度称为工件的婴
平均温升。这一温度主要影响0
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图53工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2)接触面温度θ、0
砂轮与工件的接触弧部分的表面温度简称为接触面温度或磨削区
温度。它又可以分为平均温度θ和最高温度θ,。接触面温度与工
件的烧伤、裂纹和变质层有密切关系。
接触弧的长度
=
接触弧的长度
工件的进给方向
距离(mm)
的cN磨削坷工表面自
350°c
300°C
250°c
图57平面磨削中实测的工件表面层温度的分布
砂轮WA60Jⅴ
实测值
4=501
工件碳素τ具钢第7
4=30
G50}秒轮周速286m/头,
理论值
A=20
平面磨削,干式
△4=10g
出
m/ min
时300N
瑯
1002003004005000100200300400500010020030040050060
图58磨削表面层的最高温度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3)磨粒切刃温度θ
磨粒与切屑或工件接触的微小部分的温度称为磨粒切刃温度0
它对于切刃的热损伤,磨粒的磨损和破裂有着重要的影响。
磨粒进行切削时,OA(如图
49所示)所消耗的剪切能的
Bυ
部分转变成热能使工件温度上升,
其他部分加热切屑。切屑的后面
同磨粒前面OB摩擦,进一步加热
了切屑和磨粒的前面
0∝
(4)切屑温度θ
切屑被排除时瞬间的平均温度称为切屑温度0。通常切屑在空
气中氧化产生火花飞散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切屑温度变化较大
我们把切屑形成并从工件分离时瞬间的温度作为切屑温度来考
虑
通常情况下θ约为几十度,日可达数百度,日则可
超过1000度。这些温度不是独立变化的,而是相互关联相
互影响的。如此分类仅是为了便于考察磨削条件对磨削温
度的影响而己
3、磨削温度的常用测量方法
与磨削力的情形一样,影响磨削温度的因素也是很复杂的。因此
理论分析与计算只能得到近似的结果,用实验方法进行测量,才
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实验方法中,常见的有热电偶法,PbS
光电池法,电子管电位计法,热敏涂料法等。
1)热电偶测温法
软橡皮垫
铁丝集流盘绝缘胶木
记录器
康钢丝
电刷
康铜丝
放大群
试件
记录器
图510平面磨削的
故大群
测温原理
图511外圆磨削的测温原理
2)红外辐射测温法
PbS光电池巴三
前置孜大器
冰槽
工件
示波器
x1000
测定孔
PbS光电池
0,
测试装置
b检测电路
图512利用硫化铅(PbS)光电池测量红外辐射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巧妙,但由于粒子的辐射在磨削温度测量
前就有部分被周围的空气介质和杂质吸收遮挡,因而无法测得准
确的温度值
砂轮
PbS传感界
柔性红外光纤
放大器
记录仪
工件
513光纤红外测温原理
3)电子管电位计测量法吵轮工件
图515电子管电位
B
R
计测量磨削温度的方(
法示意图
B
B
T E
B?
磨削温度与磨削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