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会心理学之7 社会态度.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七章
社会态度
本章主要内容:
鲁社会态度及其形成
e态度变化理论
态度的应用研究
本章重点
什么是态度
态度的构成、特征
态度形成的三阶段
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态度改变的方法
偏见(含义及如何消除?)
开篇案例
提示?
态度影响行为;
态度是可以改变的
第一节社会态度及其形成
态度一词最早是指身体
姿势或身体位置,意思为
个人的物理准备状态,后来
演变为专指心理状态术语,
特指对一个特定客体的反应
准备
社会态度
1、托马斯等人1918年提出,态度是“动
作的趋向”
2、定义
态度是由经验予以体制化,并对个
人心理的所有反应过程起指导性的或
动力性的影响作用(奥尔波特)
与个体相关的具
本书定义:
有社会意义的存
在物
认知、情
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
感、行为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
倾向
的内在心理状态。
定时间
难以直
内不变化
接观察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对社会现
象的态度,称为社会态度( social
attitude)
3、态度的特性
态度的社会性
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动力性
对心理活动和外观行为表现都有
动力性影响
态度的主观经验性
介于观念世界和经验世界之间,
一方面反映个人所持有的思想观念,
另一方面又包含很大的经验成分
4、个体态度和群体态度
个体态度
是社会个体态度,是社会
个体对社会个体的相互关系
群体态度:
是群体中多数成员或全体
成员对某一事件的共有态度
二者的关系
个体态度基础,群体态度
是由个体态度中共有的部分构
成的。
群体态度能促进成员间的
认识和共识,对个体态度有改三
造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之7 社会态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