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水肿的影像表现
肺水肿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肺水肿是多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过多体液积聚于肺组织内的状态,其发生机制主要有肺静脉压升高,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泡毛细血管血压增高,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其它因素如肺淋巴回流障碍等。
肺水肿的分型和CT表现
根据水肿积聚的部位,肺水肿一般分为间质性肺水肿和肺泡性肺水肿两种,两者往往同时存在,但以某一类型为主。
间质性肺水肿起病缓慢,液体主要积聚在肺间质内,特征影像表现是肺野透光度降低,肺门影增大、模糊,可出现Kelery A、B、C线和胸腔少量积液,可见支气管袖口征。
肺泡性肺水肿起病急骤,液体主要积聚在肺泡内,特征象表现是双肺内中带对称性大范围渗出性病变,典型者可表现为“蝶翼征”或“蝙蝠征”。
(一)间质性肺水肿
间质性肺水肿CT征象
冠心病引起的左心功能不全、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及肾功能不全均可引起间质性肺水肿。
心源性间质性肺水肿的HRCT表现为:小叶间隔均匀光滑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光滑;肺内有毛玻璃密度影像。当病变进展为肺泡性肺水肿时,两肺内有肺泡实变阴影,呈小片状、大片融合状影像,有空气支气管征。受重力影响在肺脏下背侧、两肺下野的病变改变较为显著。几天后复查,随着心脏功能的改善,肺内的影像明显吸收。
心源性间质性肺水肿
男,58岁。心脏病史。
诊断:肺水肿。心脏病史及典型的小叶间隔对称性增厚。
双侧小叶间隔光滑增厚
双侧小叶间隔增厚
支气管血管间质增厚
HRCT示双侧对称性的小叶间隔、叶间裂及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均匀显著增厚,下垂部位肺野的小叶间隔增厚最明显。
由于有心脏病史,且特征性对称性下垂部位小叶间隔增厚更明显,考虑肺水肿。
诊断:肺水肿并小叶间隔增厚。
流体静力性肺水肿可致小叶间隔增厚和磨玻璃阴影同时出现,但可以一种占优势。流体静力性肺水肿常趋于肺门旁区和重力性分布,但肺门旁区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叶间裂增厚很常见。
心源性肺水肿
光滑型小叶间隔增厚和按重力分布的毛玻璃样高密度影
输水过量所致肺水肿
女,57岁。淋巴瘤史,诱导化疗失败,气短
磨玻璃密度影
小叶间隔增厚
叶裂轻度增厚
肺水肿影像表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