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老头儿的遗嘱
七
十
老
翁
产
一
子
人
曰
非
是
也
家
业
尽
付
与
女
婿
外
人
不
得
干
预
?
断句方式一: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
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
给女
婿
?
断句方式二: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
给幼子
断句不同
遗嘱迥异
◇一诗多断
?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
明》,诗云: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
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
色色而妙趣横生的《清明》出现!
?
△传说,在
1078
年清明这天,大文豪苏轼登云龙
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恰巧张山
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
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苏轼欣然答
应,脱口而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析
考
点
(
广
东
卷
)
?
断句题
是广东卷考查文言文的传统语文高考方
式之一,也是我们大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见
证之一。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
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
高低,成了阅读文言
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
志。
?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
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
误解古文原意
。
1
、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
方法;
2
、藉此来提升高考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
能。
目
标
断句的基础或前提在于:
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
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
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
缩小范围,然后
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
自然,
语感
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但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
巧来帮助断句。
探究
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
9.
(
1
)用“
/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
的句子断句。(
4
分)
(09
广一模)
然天下之境
/
涉而即
得
/
得
而辄尽者
/
始焉
欣欣
/
继焉
索索
/
欲求余味
/
而
了不可
得
/
而
得
之甚艰
/
且
得半而止
者
/
转使人有无穷之思
也
/
呜呼
/
岂
独寻山
也哉
[
★
4
分。
每错、漏
2
个断句处扣
1
分
,扣完为止。
若断为“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欲求余味而了
不可得”亦可。
]
方法一、借助虚词位置断句。
?
句首
——
夫
其
惟
盖
凡
窃
请
敬
岂
……
?
句尾
——
也
矣
耳
乎
之
哉
焉
耶
欤
……
?
分句中
——
以
之
于
为
而
则
乃
?
分句首
——
故
以
而
则
但
遂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