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王静宇吉林省公主岭市响水镇中心小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经济不断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思想,新观念注入了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但可随之而来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缺失。纵观人们生活方式、道德意识、价值观、幸福观等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深思和担忧。金钱至上、安逸享乐、贪污腐败、互相攀比、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已经侵蚀和正在影响着年轻而幼小的心灵。特别是“独生代”的到来,众星捧月,身居“皇位”,在被幸福包围的同时,“孝、礼、勤、诚”等传统美德常被淡化,所有的生活琐事家长全包,不用孩子张口,吃、穿、用、玩,应有尽有,档次不凡。 一些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更谈不上尊敬他人,不懂得奢侈、浪费是可耻的,更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和劳动,对家长、老师消极抵触等等。
传统美德缺失现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刻不容缓。
为更好的传承中华美德,有效地进行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小学阶段应该把价值取向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和做事的态度、习惯等非智力要素上,让少年儿童生动活泼地度过一个愉快并能终身受益的童年。
“爱”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最高境界一、.
中华传统美德“孝”为首。儿童道德情感最真的表现是自然情感流露,血缘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凝聚力,子女对父母会产生本能的依恋情感,我们因势利导,把这种依恋转化成儿童对父母家人的关心、体谅和爱(孝),并友爱同伴(诚信),而达到“泛爱众”,怀普及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终形成亲仁的道德品质(仁)。这样,不断扩大“爱”的内容与范围,从而达到道德情感的升华。
为此,把“爱”的教育作为传承中华美德,开展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做到“五爱”、“三讲”,以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养成。
爱家人——从爱最亲的人做起,激发最初的情感。
爱同伴——从爱身边的人做起,激发爱的情感。
爱学校——学校是学生每天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小朋友从每个人、每件小事做起。
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爱祖国——这是每个国人应有的情感,而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则要经历以上诸多的爱,即从小爱到大爱这样的过程。
讲礼貌——礼貌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要引导儿童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习文明举止,学会礼貌待人。
讲诚信——向学生进行诚实教育,使学生懂得诚实的重要,诚实 的光荣。.
讲规则——介绍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做到文明守纪。
如在“让爱驻我家”经历教育活动中,学生通过“夸爸爸、夸妈妈”演讲比赛、看父母工作场景的录像、为父母献爱心卡等,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了子女对父母深深的爱。爱的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根开花,学生从爱家人扩展到爱同伴、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洋溢着深深的亲情、友情和稚嫩的爱国之情。
二、坚持传统美德教育生活化和细节化
陶行知曾说,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更应生活化,通过有道德的生活,形成人的德性品质,使生活中的所有人都成为道德教育者,做到思想道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管。根据小学生的教育规律及年龄特点,我们把传统美德
王静宇传美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