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1
第一章 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评价 3
一、市城市现代化水平分析 3
(一)城市现代化分析的理论框架 3
(二)市现代化水平评价 5
(三)与周边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比较情况 8
二、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9
(一) 城市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框架 9
(二)市城市竞争力结论 12
三、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比较 13
(一)经济总量指标及比较 13
(二)经济社会发展不足之处 15
第二章 市经济产业分析与规划 17
一、产业分析与规划的依据 17
(一)产业分析与规划的理论依据 17
(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9
(三)市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21
(四)市产业发展区位条件与资源优势 23
(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基础 24
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定位 25
(一)主导产业确定的基本模式 25
(二)主导产业确立的外约束条件 28
(三)偏离——差额分析法 30
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32
(一)市对基础设施需求迫切 33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容 34
(三)基础设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35
(四)进行基础设施开发的可行性 36
(五)多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7
(六)具体的融资方案安排 40
四、主导产业的选择与规划 41
(一)支柱性主导产业 42
(二)基础性产业 50
(三)其他产业 56
第三章 市产业发展规划与前景预测 61
一、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 61
二、主导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63
三、主导产业空间分布规划 80
导 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可以大有作为、抓住且必须抓住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一重要历史性阶段,如何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是一项关系市未来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子存续的重大命题,对于做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作为市城市总体修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其关键之一就是选择、确定适合经济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以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通过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所具有的新技术吸纳力、高产业关联度、高技术渗透力等优势,减少产业发展中的资金与能源消耗,提高现代工业化水平,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为市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而言,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土地、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金沙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的历史性机遇。这就需要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坚持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牢牢把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基本要求,统筹兼顾,全面发展,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市与乡村、区域外、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既要搞好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规划和总体发展规划,还要做好城市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规划工作,同时做到既兼顾眼前利益,还要着眼未来发展。
基于上述观点,本课题组在从事实地调查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力图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具有前瞻性和全局观。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市发展放到以整个川南地区、成渝经济走廊、以为龙头的沿长江经济带、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准确把握其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二是要体现协调性和统一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城乡之间协调、区域部协调、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协调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三是要注重理论高度和现实感觉。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的确立,既要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本地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还要显现各个主导产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四是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紧紧把握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发展的短视行为;五是要把握务实精神与可操作性。在理论研究与课题调研中,既要避免好高骛远,提出的观点思路不切实际,又要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避免提出的容空泛而思路空洞。
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立,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与基石。在市经济产业规划中,本课题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突出主导产业规划满足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原则。在合乎一般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主要从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和实现社会就业等三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城市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集群的确立;
二是突出主导产业规划体现本地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