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
第二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第三节 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第四节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
地球上的各种形式的生命
一、生命的产生与进化
(一)生命的起源
地球
水蒸气
N2
H2S
H2
NH3
CH4
紫外线
46亿年前的大气成分
为原始生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它和周围外部自然界的不断新陈代谢”
——《自然辩证法》
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其分子基础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具负载遗传信息功能的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通过生物膜实现内部及内外的分隔,形成形形色色的细胞、组织与生物体,并借助外界能量的输入,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生物化学过程而实现内外物质交换和自身的复制。
(二)生物种的概念
生物种的概念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特殊、遗传、生理、生态及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不同物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上的不连续性及不同形式的生殖隔离。
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生物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种的性状分类
表 型: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三)生物的协同进化
生物是环境中的生物,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生命的存在过程就是不断适应新环境、改变新环境的过程,形成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补偿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仅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物种的单独进化常常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coadapted system)。
(1)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2)大型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3)互惠共生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4)协同适应系统
生物协同进化的四种情况
二、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
定 义
生物多样性也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一般有四个水平: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