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概念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等。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0/12/7
1
布氏菌属的发现 1860年英国学者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并首次将其列为人类的一种独立传染病。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 “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氏杆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后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我国古代医书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于重庆才对本病作正式报道。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0/12/7
2
布氏菌属分型 20世纪80年代初,WHO布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鲁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生物型1~3)、牛种(生物型l~7、9)、猪种(生物型l~5)及绵羊副睾种、沙林鼠种和犬种(各1个生物型)。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多种生物型的产生可能与病原菌为适应不同宿主而发生遗传变异有关。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0/12/7
3
布病疫情概况 布病是世界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凡有牲畜的地区都有布病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在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170个国家和地区(85%)有布病发生,但其分布不均。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0/12/7
4
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走势
1950~2008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曲线
2008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0/12/7
5
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走势
1997~2008年全国不同传播途径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曲线
2008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0/12/7
6
2007~2008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比较
上升
下降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0/12/7
7
2000~2008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顺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
病毒性肝炎
2
肺结核
3
痢疾
4
淋病
梅毒
5
麻疹
梅毒
淋病
麻疹
6
梅毒
伤寒副伤寒
麻疹
淋病
7
伤寒副伤寒
梅毒
伤寒副伤寒
疟疾
猩红热
8
出血热
疟疾
伤寒副伤寒
猩红热
布 病
9
疟疾
出血热
猩红热
伤寒副伤寒
疟疾
10
猩红热
出血热
布 病
伤寒副伤寒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0/12/7
8
部分地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排序
大同
锡林浩特
齐齐哈尔
1
乙肝
布病
肺结核
2
肺结核
乙肝
乙肝
3
布病
肺结核
其它感染性腹泻
4
其它感染性腹泻
其它感染性腹泻
布病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0/12/7
9
我国布病历史趋势
报告发病数(例)
报告发病率(1/10万)
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2020/12/7
10
2021年布病防治知识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