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1956)
二、探索与失误
(1956—1966)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966—197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
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
%,%;%,%;%,%。
⑴原因
⑵表现
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2、过程:
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起 步
㈡“一五计划”
(1953——1957)
1、背景:
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2、目的:
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任务
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⑵有步骤地进行三大改造
4、成就:
1957年,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起 步
㈢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年)
1、内容
⑴农业
⑵手工业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
——参加合作社
——参加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2、实质: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呢?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㈠正确的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
⑴内容
⑵意义:
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
富有创造性
成功的探索
2、曲折失误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练钢铁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