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2012年)
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可参照本病。胸痹之名称,首见于中医经典《内经》。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医内科急证诊疗规范》中"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
①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平卧。
②胸闷憋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侯,可发生猝死。
③多发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
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①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②心绞痛每周发作两次以上,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者
③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
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二)证候诊断
参照1985年《中医内科学》第五版(张伯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痠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二、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
心血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成:桃仁15g 红花15g 生地10g 当归15g
赤芍10g 枳壳10g 桔梗10g 川芎10g
牛膝10g 柴胡10g 甘草10g
气滞心胸
治法:理气活血,补肾安神
方药:柴胡舒肝散合补肾安神胶囊加减
组成:柴胡10g 枳壳10g 香附10g 川芎15g
芍药15g 甘草10g 陈皮10g
痰浊痹阻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组成:瓜蒌15g 薤白10g 半夏15g
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
组成:人参20g 阿胶15g 五味子10g 炙甘草15g
桂枝10g 麦冬10g 火麻仁15g 生地10g
生姜3片 大枣2枚
心肾阳虚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
组成:人参20g 附子10g 桂枝15g 甘草10g
生姜3片 大枣2枚
根据病情,可辩证选择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
耳穴埋豆
取心、交感、皮质下、神门穴,王不留行籽耳穴按压,每日按压2-3次,每次约15分钟。
针灸疗法
体针:主穴分两组:膻中和内关;巨阙和间使。操作时主穴交替轮换,每 日针刺1次,获得针感,留针15分钟,10次为1个疗程,间隔5~7日。
推拿疗法
按摩腹部的上脘、中脘、下脘、神厥、关元、心俞、厥阴俞或华佗
新中医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