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简介
PB10011050陈泊远
生平
●童年与启蒙
●扎根维也纳
●高潮与低谷
●逝世及死因
“启蒙”教育
贝多芬很小就开始接受音乐训练,启蒙老师正是其父
6岁就能作曲的莫扎特无疑给贝多芬的父亲立
个榜样。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贝多芬也成为一位神童,
约翰很早就教贝多芬弹奏钢琴,稍有弹错就是一顿毒
打。这样的做法虽然使得贝多芬在8岁(1778年)时就
能在科隆登台演出,n岁就在剧院乐队演出,玛岁就成
为风琴师,并发表了3首奏鸣曲,但却显得揠苗助长
约翰有时甚至会在深夜将贝多芬从床上拉起,要他在
朋友面前演示其音乐才能。贝多芬因此在上学时显得
注意力不够集中。
真正的启蒙
贝多芬在波恩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
学习钢琴和作曲,另外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
琴,这些新老师的努力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
的风格
“这位年轻的天才应该在其艺术修养方面得到更多的
帮助,只要他能坚持不懈,一定会成为莫扎特第二
奈弗如是说。
进军维也纳
187年他决定带着马克思弗兰兹(约瑟夫二世的弟弟
)的推荐信前往维也纳,拜莫扎特为师
但由于母亲病危而不得不返回波恩,并和父亲关系破
裂
直到189年贝多芬在波恩大学深造期间,因为写了两
首清唱剧而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赏识,他推荐科隆大
主教将贝多芬送往维也纳深造。
第一次展示
795年他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曲目是他于
1794到1795年创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钢
琴协奏曲》在时间上比第一号要早),由他本人演奏
钢琴。演岀获得了成功。这首钢琴协奏曲,被普遍认
为颇有“维也纳味”。当时有人评论道,作为钢琴家
的贝多芬有着“火花、光彩、幻想还有深邃的情感。
贝多芬向一位名叫马达琳娜·维尔曼( Magdalena
Willmann)的姑娘求婚,但后者拒绝了。
传说中的“月光”
《月光奏鸣曲》则出自8o1年。这首以升C小调作为基调的作品,比起
《悲怆》更显示出了一种新的风格。它还有一降E大调的姐妹篇,贝多
芬将这种奏鸣曲新类型命名为“幻想般的奏鸣曲”(“ Sonata quasi
una fantasia”)。作品是献给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康泰斯朱利叶塔贵契
阿迪( Comtesse Giulietta guicciardi)的,但两人之间可能不只是单
纯师生关系。甚至有人认为,她就是贝多芬那位“永恒的爱人”。
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对它第一乐章做出了如此描述:“犹如
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这是来自诗人自
已泛舟琉森湖之往事。那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即贝多芬为一盲女孩即
兴演奏,灵感忽至而成就了这首奏鸣曲,则为这首作品增添了几分童
话色彩。
扼住命运的咽喉
18o年贝多芬到维也纳的修养地圣城( Heiligenstadt)
,意图靠当地矿泉水浴,以治疗自己日益严重的耳硬
化症。虽然前一年贝多芬还写下过:
我决心扫除一切障碍,我相信命运不会抛弃我,我恐
怕需要充分估量自己的力量,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生平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