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主题演讲稿精选4 篇.doc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主题演讲稿精选4 篇
篇一
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
实现乡村振兴,维护和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前提。乡村文化是 熟人社会的文化,崇尚邻里互助、关系和谐' 诚实守信,它是乡村社 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仅有 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村社会的睦邻关系'祭祀活动、乡风民俗和 宗族姻亲关系等,这些关系、仪式和活动将乡村生活的居民凝聚在一 起,形成了乡村社会。这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潜 藏着深沉的精神文化资源,它们在稳定农村社会' 凝聚百姓民心' 维 系乡村和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 -定程度上就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乡村文化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就物质层面而言,乡村的 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
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 景。就精神层面而言,乡村承载着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道德力量, 乡村文化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社交礼仪、传统服饰等展 现出农民的精神信仰、社会生活、交往方式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 念,是农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具有凝 聚人心、集中民智、共谋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是农民精神的伊甸园
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 也在于“人”。乡村文化赋予农村生活以价值与意义,乡村社会是由 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乡村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只有当农民对自己的故乡无比眷恋、对生长于斯的乡村 文化心有所系、魂有所牵,他们才能对乡村从内心里生发一份热爱、 对乡村的振兴发展有一份担当。
1
改善文化民生,创建“有品质”的新乡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文化小康路上,也不能让一个人
掉队。为此,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在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
“以人为本”,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草坪镇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切 实把思想统一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上来,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建 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提升村民思想素质,从而促进文 明和谐的乡风民俗。乡风文明提升的主体是村民,营造文明乡风,关 键在于教育,草坪镇始终坚持引导广大群众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形成 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利用文艺队、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推动民间文 化艺术进校园,举办艺术培训班,民间艺术团体得到长足发展;在诗 词文化的影响下,人民情感凝练而丰富,为当地百姓注入了强大的精 神力量,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
“文化阵地”,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是必需的 重要条件。新时代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内涵不仅仅是场地以及设施建 设这样简单,而是包括政治导向'思想引领' 文化传承' 场地设施、 实际效果、作用及影响力等方面在内的系统性建设工程,文化阵地是 文化传播的主战场,是连接着抽象的概念与现实表现的一个桥梁,是 一种人人可参与、村村可建成的文化传播长效机制。
“文化惠民”,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 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电 视进万家工程等重点项目。近年来,各级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 本上完成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的建设,草坪镇建立了村级文 化网格群,各村的党建联络员既是文化联络员,负责日常文化活动宣
传,组织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 初,草坪镇党委政府提出“新时代' 新气象、新作为”群众文化惠民 指导思想,并举办了一系列惠民活动。
2
营造乡风文明,创建“有风骨”的新乡村
移风易俗,重塑精神风貌
“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湖 南省承接十九大精神,也制定出台了《湖南省文明办关于推动移风易 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意见》,对移风易俗做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近年 来草坪镇开展移风易俗文化宣导,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 进行风俗教化。
村规民约,撬动乡村善治
移风易俗的方式既有文化宣教手段又有规约治理手段。从治理论视角 来看,移风易俗主要依赖基于“地方性知识”而形成的村规民约。村 规民约是指村民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 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 方面制定的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村规民约是一种介于 国法与家规之间的生活规则,具有民间性、乡土性、自治性、成文性 等特点,村规民约结合村域实际将国家法律地方化具有推进村民自
治、整合农民利益、促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主题演讲稿精选4 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