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梁思成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 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虽然对于新输入之西方工艺的鉴别还没有标准, 对于本国的旧工艺,已怀鄙弃厌恶心理。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 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 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 而在事实上, 国内原有很精美的建筑物多被拙劣幼稚的, 所谓西式楼房, 或门面, 取而代之。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 芜杂可哂, 充满非艺术之建筑。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 或破坏无遗, 或仅余大略, 市民毫不觉可惜。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 Historical landmark ),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 Local colar ),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近如去年甘肃某县为扩宽街道, “整顿”市容, 本不需拆除无数刻工精美的特殊市屋门楼,而负责者竟悉数加以摧毁, 便是一例。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 国入多熟视无睹。盖这种破坏,三十余年来已成为习惯也。市政上的发展,建筑物之新陈代谢本是不可免的事。但即在抗战之前, 中国旧有建筑荒顿破坏之范围及速率, 亦有甚于正常的趋势。这现象有三个明显的原因:一、在经济力量之凋敝, 许多寺观衙署, 已归官有者, 地方任其自然倾圮, 无力保护;二、在艺术标准之一时失掉指南, 公私宅第园馆街楼, 自西艺浸入后忽被轻视, 拆毁剧烈;三、缺乏视建筑为文物遗产之认识,官民均少爱护旧建的热心。在此时期中,也许没有力量能及时阻挡这破坏旧建的狂潮。在新建设方面, 艺术的进步也还有培养知识及技术的时间问题。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 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 搜集实物, 考证过往, 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 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 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 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 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制止, 亦可逐渐减杀。这工作即使为逆时代的力量, 它却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这是珍护我国可贵文物的一种神圣义务。中国金石书画素得士大夫之重视。各朝代对它们的爱护欣赏, 并不在于文章诗词之下, 实为吾国文化精神悠久不断之原因。独是建筑, 数千年来, 完全在技工匠师之手。其艺术表现大多数是不自觉的师承及演变之结果。这个同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建筑情形相似。这些无名匠师, 虽在实物上为世界留下许多伟大奇迹, 在理论上却未为自己或其创造留下解析或夸耀。因此一个时代过去,另一时代继起,多因主观上失掉兴趣,便将前代伟创加以摧毁、或同于摧毁之改造。亦因此,我国各代素无客观鉴赏前人建筑的习惯。在隋唐建设之际,没有对秦汉旧物加以重视或保护。北宋之对唐建,明清之对宋元遗构, 亦并未知爱惜。重修古建, 均以本时代手法, 擅易其形式内容, 不为古物原来面目着想。寺观均在名义上, 保留其创始时代, 其中殿宇实物,则多任意改观。
为什么研究中国古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