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冷冻食品
冷冻食品分为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冷冻食品易保藏,广泛用于肉、禽、水产、乳、蛋、蔬菜和水果等易腐食品的生产、运输和贮藏;营养、方便、卫生、经济;市场需求量大,在发达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
1
冷却食品:不需要冻结,是将食品的温度降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藏的食品。
冻结食品:是冻结后在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藏的食品。
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合称冷冻食品,分为各类生鲜冷冻食品、调理食品、冷冻饮品。
调理食品是指以农产、畜禽、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前处理及配制加工后,采用速冻工艺,并在冻结状态下(产品中心温度在18 摄氏度以下)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包装食品
2
冷冻食品的特点
易保藏;
营养、方便、卫生;
成本低
3
一、食品低温保藏基本原理
低温处理可抑制化学反应和酶反应、阻止微生物生长,因而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藏时间。
冷却食品:-2~15℃
冻结食品:-12~-45℃
4
(一)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是生物机体组织内的一种具有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酶是活性与温度有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0~40℃),酶的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增大,但是酶也是一种蛋白质,其本身也会因温度过高而变性,失去其催化特性。在酶促反应中,这两个相反的影响是同时存在的,因此在某一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最大,这个温度就称为酶的最适温度。大多数酶是最适温度为30~40℃。当温度超过酶的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就开始受到破坏。当温度达到80~90℃时,几乎所有的酶的活性都遭受到破坏。酶的活性因温度而发生的变化常用温度系数Q10来衡量:
5
Q10= K2/K1
式中 K1—温度为t时酶促反应的化学速率常数
K2—温度为t+10℃时酶促反应是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6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大多数酶的Q10值为2~3,也就是说温度每下降10℃,酶的活性就会削弱至原来的1/2~1/3。低温并不会破坏酶的活性,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酶的活性。温度越低,对酶的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强。例如将食品的温度维持在-18℃以下,食品中酶的活性就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抑制,从而有效的延缓了食品的腐败变质的发生。然而,酶在低温下往往仍有部分活性,因而其催化作用仍在非常缓慢地进行。例如蛋白酶在-30℃下仍有微弱的活性,脂肪水解酶在-20℃仍能引起脂肪的缓慢水解。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食品在解冻时酶的活性将会重新活跃起来,加速食品的变质。
7
为了将食品在冻结,冻藏和解冻过程中由于酶活性而引起的不良变化降低到最低温度,食品常经过短时间热烫(或预煮),预先将酶的活性钝化,然后在冻结。热烫处理的程度应控制在恰好能够破坏食品中各种酶的活性。由于过氧化物酶是最耐热的酶,当过氧化物失活时,可以保证所以其他酶也受到破坏,因此常采用检验食品中过氧化物酶的残余活性的方法,来确定食品热烫处理的工艺条件。
8
(二)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温度降低到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就会停止生长。许多嗜温菌和嗜冷菌的最低生长温度低于0℃,有的甚至可低达-8℃。温度降至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以下,就会导致微生物死亡。不过在低温下,微生物的死亡速度比在高温下缓慢的多。
冻结或冰冻介质容易促使微生物死亡,冻结导致大量的水分转变成冰晶体,对微生物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例如微生物在-8℃的冰冻介质中死亡速率比在-8℃过冷介质中的死亡速率明显快得多。
9
温度的高低
温度在冰点左右或冰点以上,部分能适应低温的微生物会逐渐生长繁殖,最后也会导致食品变质。这是冷却贮藏的食品不耐久藏的原因。
冻结温度对微生物的威胁性很大,尤其是-2~-5℃的温度对微生物的威胁性最大。
温度下降到-20~-25℃时,微生物的死亡速度反而缓慢的多。因为温度低至-20~-25℃时,微生物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几乎完全停止。
10
《冷冻食品》演示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