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宁波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审议稿)
为了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提升残疾人的社会地位, 增强残疾人全面发展能力,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根据国家、省残疾人事业发 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宁波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 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
(一)“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回顾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指导下, 在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各方面 的共同努力,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权益维 护、文化体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残 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1、 残疾人扶持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 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沢 《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通 知》以及加强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扶贫、权益保障等方 面的专项扶助政策。同时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民生的 文件中规定残疾人享受特惠政策。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 部门普遍制定了综合性和专项性的优惠扶持政策。
2、 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并列入为民办事十大实事工 程,投入资金不断增加,获益人数不断增多。残疾人基本保 障制度初步建立,城镇残疾职工做到应保尽保,不断加大对 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 险的补助力度,加大对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补助力度,目 前,我市持证残疾人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积极实施“安 居工程”,基本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旧房的改造、修缮工 作。
3、残疾人康复服务创新发展
加大残疾人康复、医疗保健和残疾预防工作。以创建“资 源共享、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的社区康复示范区和实號残 疾人康复工程为抓手,以开展菜单式服务和个体全面康复为 手段,逐步实现了残疾人个性化的“按需康复”。经市级检 查验收,康复服务覆盖人口达2%,基本实现了市政府到2010 年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以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为单位,康复室设置率达到83. 3%,配备了 3099名专(兼) 职康复协调员,配备率为99%。全市有2. 3万多人次残疾人
得到了助明、助听、助行、助医服务。市及11个县(市) 区被全康办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和县。
4、残疾人教育就业稳步推进
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五年来,全市共举办各 种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班175期,培训各类残疾人
。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建立完善 残疾人就业评估促进机制,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加强残疾 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残疾人的就业环境和 就业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万余名,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 达90. 2%,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完善规范扶贫基地建设, 依托基地为残疾人从事种养殖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人员 培训、产品销售等服务。加大教育补助力度, 名贫困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文化教育。
5、 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加强执法检查、视察和提案、建议工作。市、县两级人 大、政协适时组织开展对残疾人工作执法检查、调研与视察。 通过提交提案、议案,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 障等100多个提案、建议,解决了诸多残疾人工作中的热点、 难点和倾向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残疾人信访、法律 援助与法律救助工作机制,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 和谐稳定。2009年,我市被国家司法部、中国残联命名为全 国56个“残疾人法律救助站”城市之一。2010年,市残联 被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残联评为浙江省扶残助残法律援助 先进集体。
6、 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 部门协调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市政府残工委工作机制进 一步完善。加强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圆满完成各级残联 换届工作。我市
11个县(市)区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全国基 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县(市)区。
深入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加强新闻联谊制度建设,市 电台开办了 “关注残疾人”节目,电视台每周制播“手语新 闻”栏目,组织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残疾人事业及重大活动。 通过组织全国助残日、残疾人十佳自强之星、扶残助残先进 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残疾人运动会、 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等活动,扩大残疾人事业的影响。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综合服务设 施建筑总面积达10. 54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2. 57万平方米。
残疾人托(安)养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扩建和兴建 托养机构,依
宁波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