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毫米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例1采取让学生估量、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并经过部分“好又多、易初莲花、海王星辰”等会员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深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关键基础。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全部有自己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文化感受,从而造成不一样学生有不一样知识基础,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尺上全部有毫米刻度。能够说对此有了部分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她人获取知识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关系,会进行简单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4、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关键:
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和厘米间关系;会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体验1毫米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长度。
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尺子、会员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量一量。
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假如我们要量课室长我们就要用到“米”作单位,假如要量书本长我们就要用到“厘米”作单位,那好上次部署儿童量书本长度,请儿童来汇报一下,书本长大约是( )-( )厘米,宽大约是( )-( )厘米,厚大约是( )-( )厘米。
(2)师小结:我们发觉数学书长、宽、厚全部不是整厘米数,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正确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汇报课前小研究。
1、小组交流。
2、部分展示。
3、师小结:看来儿童真棒!知道了“毫米”这么多知识,老师实在佩服大家!现在梁老师抽部分知识来讲,看看大家是否真得学懂了。
(二)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长度
1、请拿出尺子,你能在自己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和她一样吗?(恭喜你们找很正确)
3、(电脑演示)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小格,每一个小格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1分钱硬币,它厚度就是1毫米,还有“好又多、易初莲花、迪卡龙、海王星辰”这些会员卡厚度也是“1毫米”,请大家量一量看看是不是。请你摸摸厚度,认为1毫米怎样?(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会员卡这么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距离,像什么呢?(一条缝隙)“1角钱
2021年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