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49外科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火烫伤(烧伤)中
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和《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
2012年6月第 2版)。
有明确的火热灼伤史(如沸水、火焰等),局部皮肤肿胀、灼痛、或有水 疱、表皮松解或剥脱,病情严重时可伴口干、发热、烦躁等全身症状。具备上 述病因及主要症状即可确诊。
诊断标准
参照 1970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中国九分法、三度四分法与手
掌法进行烧伤面积与深度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期。
1)烧伤 xx 诊断标准 度烧伤(红斑型):
皮肤伤处红、肿、热、痛,表面干燥,局部感觉过敏,不起水泡,常有烧 灼感。2〜3天后脱痂痊愈,无瘢痕。
n度烧伤(水疱型):
根据伤及皮肤深度,n度烧伤分为浅n度烧伤和深n度烧伤。
浅n度烧伤:
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 1〜2周愈
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深n度烧伤:
痛觉迟钝,水疱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
水肿明显。 3〜4周愈合,可遗留少量瘢痕。
m度烧伤(焦痂型):
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干后皮下筋 脉阻塞如树枝状。 2〜4 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 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2)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烧伤:
总面积在10%(小儿在5%)以下的n度烧伤。
② xx 烧伤:
总面积在11%〜30%(小儿6〜15% )或皿度烧伤面积在10%(小儿在 5%)以下的烧伤。
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m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小儿总面积 在16%〜25%或m度烧伤在6%〜10%),或总面积不超过31%,但有下列情 况之一者:
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者,有复合伤或合并伤(如严重创伤、化学中毒 等),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51%以上或m度烧伤面积在21%以上(小儿总面积在26%或m度 烧伤在 11%以上)者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二)证候诊断
热毒袭表证:
创面表皮松解、水疱形成、基底红或红白相间。可伴发热、口干喜饮、烦
躁、尿黄。舌质偏红 ,苔白或黄白相兼,脉略数或细数。
火毒伤津证:
创面红肿疼痛, 干喜饮,呼吸短促, 苔,弦细数。
水疱形成,基底红、红白相间或苍白。可伴壮热烦躁,口 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或舌光无
气血亏虚证:
邪虽退而正亦虚,显气血虚衰证。可伴低烧、夜卧不安、
,舌质淡红或红、
创面基本痊愈,
食欲不振、消瘦、精神困倦、自汗或盗汗、皮肤瘙痒、嗜眠等 苔薄,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热毒袭表证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1)推荐方药:
银花甘草汤加味。金银花、连翘、黄芩、芦根、炒栀子、蒲公英、赤芍、
牡丹皮、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医外治法:
清创术:
用37C左右的消毒生理盐水清除创面污物,修剪创周毛发和过长的指 (趾)甲,大水泡于低位剪破放水,保留泡皮,小水泡可暂不处理,用

49外科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nhongz2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0-1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