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学习方法第一:建筑学不是可以线性学习成功的。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建筑学的学习, 和我们以前在高中所学课程, 甚至与大学其它的工程类专业都有很大的差异。多数工程类学科是完全可以线性学习得到阶段性成果,最终基本掌握的,因此可以十分重视每个年级的成绩。而建筑学专业则多数的成功法则都在“悟”,因此需要大量的练习、思考以至焦虑、苦恼。比如最简单的绘画和字体训练。如果没有大量的数量的积累, 很难取得”悟出道理“的结果。由于大一的学生有着很强的高中学习方法的惯性, 总是认为完成老师的作业是天下第一, 认为如果完成了就应该达到某种程度的水平了。而每一个课程作业或训练一般都是以任务书或老师的口头表述为主导, 其周期及强度都有很强的误导作用。比如老师安排画 3 张,学生很少完成 30 张,因为学生”以为“只要画出 3 张就算完成作业了。比如某一个作业周期是 4周, 则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在这个周期内完成即可,却很少有自觉地完成高强度的训练的。那么试想: 如果平面构成的作业是 4周, 难道仅仅 4 周就真的懂了? ! 其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实是往往很多学生毕业时也未见得真的懂,因为他们认为当时”我已经完成作业了“! 所以说大一时很多同学不应该过于追求设计成绩, 而应该踏踏实实地进行基本功训练才是啊。第二: 建筑学的设计作品往往与设计者的见识、悟性、修养有直接关系。这样就导致了大一的学生很难被老师表扬的情况。尤其是从小城镇来的同学或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不见景中情“的学生, 很难从以前的理性思维进入到建筑学的”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中来。试想: 字练的不多、画画的不多、看看的不多、记记的不多, 只是靠浏览资料就能在大一让老师满意,岂不是开玩笑么?呵呵。所以在大学的初期,往往总是有美术功底的同学、字写得好的同学、家里有设计师家长的同学、有与老师进行有成效的沟通的能力的同学,容易得高分。第三:建筑学的设计学习其实与书法、音乐、美术的学习很相似,只是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而已。必须经历”看、临、思、练、创“的过程。即大量地看、大量地临摹(抄!)、大量地思考、大量地练。尤其在大一直至大三, 老师鼓励你临摹、模仿是正确的。只是往往被学生理解为”抄“了而已。试想一个人每天都是浏览书法名家的字帖或者聆听音乐名家的音带, 然后就想”创造“出自己的书法风格或”谱写“出自己的音乐作品,岂不是开玩笑?! 所以要正确认识”抄“、”思“、”创“、”超“的关系。第四:大学老师的特点和学生的观念上的差异必须重视。大学老师都是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因此他告诉你的必然有一定道理。只是由于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 很多老师说的话不容易听得进去。比如老师说你必须重视绘画基本功的训练, 学生心里则在想:”我们是画画的吗?我们更需要思考! “呵呵。如果老师说应该注意构图的和谐、完整, 学生心里会说:”难道构图就必须象你说的那样古板? “呵呵。如果老师看了图以后对你不十分关心, 却对别的同学情有独钟, 你会很容易产生反感, 却不知道你的图根本没法看, 或者一看就知道基本功很差,很少练习, ”不可教也! “当年有一个老师在大二的时候对我们说:”你们不要过分地研究什么理念的创造, 你们的阅历太浅“, 结果我都能听见几乎所有同学的心声:”算啦吧您! 你笨以为我们也笨? !“呵呵, 这就是差异
建筑学学习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