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蒲松龄生平和创作
1、蒲松龄生平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早有文名却屡试不第。31岁在江苏宝应县衙做幕僚。40岁起在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71岁补为岁贡生。四年后病逝。
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
30多年农村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
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蒲松龄的思想比较复杂:同情人民疾苦,不满现实,但对最高统治者存有幻想;讽刺科举制度,但始终不忘追求功名;有无神论思想,但又有因果报应和宿命论思想;赞扬“真情”,肯定爱情自由,又宣扬一夫多妻,提倡妇女忍辱顺从。
2、蒲松龄创作 :
蒲松龄除《聊斋》外还写诗1000多首,词500多首,文450 多篇,俚曲14首,戏曲3出及《日用俗字》《农桑经》等实用性杂著。大多收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纪念馆编《聊斋佚文辑注》中。
3、《聊斋》版本:
手稿本:残存4卷237篇。
铸雪斋抄本:实存474篇。
青柯亭本:凡16卷431篇。乾隆31年刊刻。
“三会本”: 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共12卷,491篇,为较完备版本。
二、作品思想内容:
(一)批判揭露黑暗现实:
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席方平》:
席方平到阴间为父伸冤,城隍、郡司、冥王层层贪赃枉法,使其有冤难申,使其深感:“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虽受尽种种折磨,但他却百折不挠,执著诉讼:
“大冤未伸,寸心不死”
二郎神判词:“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幽明世界的丑恶,正是现实中吏治腐败、官场黑暗的生动演绎。
《席方平》描写了冥府对一件冤狱的处理过
程。借阴间写阳世,通过席方平到阴间代父伸
冤的曲折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府自上而
下的黑暗腐败和人民的含冤难伸。
借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
宣德皇帝爱斗促织,成名一家遭遇惨痛。
成名交不上促织被打得脓血淋漓。
成名子弄跑促织投井自杀。
异史氏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成名子魂化促织,却轻捷善斗。
成名将魂化促织层层上交,龙颜大喜。
抚军、县令、里胥备受奖赏。
成名被破格拔为秀才。
结局也颇具讽意。
(二)对真诚男女之情的讴歌与赞颂:
《聊斋志异》还有多篇作品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婚姻生活,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歌颂纯真爱情的主题。
1、塑造了一批聪明、热情、勇敢与封建礼教相对立的青年妇女的形象。
喜剧故事《婴宁》,狐母所生、鬼母所养、天真无邪、爱花爱笑的少女婴宁,与痴情种王子服在元宵灯会由相识到相爱,曲折地表现对封建礼教、世俗婚姻的不满。
《小翠》一任自己个性自由发展的、带有一定民主色彩的妇女形象。
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红玉》。
2、塑造了不少“情痴”、“情种”的男性形象。
《阿宝》男主人公孙子楚 。
《鲁公女》男主人公中的张于旦。
《聊斋志异》导读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