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八区七小 周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近恐龙,揭示课题
1、由词导入
师:先看老师写一个词,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请看黑板(教师板书“恐龙”)谁来读?(指名读)感兴趣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恐龙,瞧!远古时代的恐龙正朝我们走来,(课件出示恐龙图片)叫叫它的名字。(生齐读恐龙的名字)
2、谈感受
师:看了这些恐龙,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3、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得可真仔细,恐龙已经灭绝了,但是它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谜。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读——(齐读课题)
4、围绕课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质疑)
(生:恐龙是怎么会飞向蓝天的?有哪些恐龙飞上蓝天的?它们为什么要飞上蓝天的?)
(师板书:怎么飞,哪些,为什么。)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板书:问号)打开课本,快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刚才的问题。(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学,学会字词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其中有些不好读的词语我们先来认认两组词语。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笨重 迟钝 茹毛饮血 庞大家族 形态各异 凶猛异常
轻灵 敏捷 五彩斑斓 身体轻盈 凌空翱翔 天之骄子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自由读)
(2)开火车读一读这两组。(开火车读)
(3)男孩子读第一行的词,女孩子读第二行的词。(分男女生读)
(4)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第一行都形容恐龙的,第二行形容鸟的。)
(5)我们带着不同的语气再来读读这些词,男孩子读形容恐龙的词,女孩子读形容鸟的词。
2、师:恐龙和鸟类,一个天,一个地,这两者应该是毫不相干的吧?(理解“毫不相干”)那它们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鸟类居然是由恐龙变成的!真是不可思议!那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你们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读懂了这么多!其实课文就讲了一个假说,什么是“假说”?(猜想,需要用事实来证明的说法。)这个假说就是——恐龙变成了鸟儿。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到这个结论性的句子。
(课件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这真令人吃惊!同学们,你们自己读读,能读明白什么?(漫长:时间很长,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出示中生代时期图片:从这幅图中,你对中生代有了哪些了解?(恐龙种类繁多:有的在水里游,有的在地上走,有的甚至在天上飞。恐龙的形态各异。中生代时人类还没有出现,它持续了大约一亿八千年,是爬行动物主宰世界的时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
是不是所有这些恐龙都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了呢?(理解“一支”:一种,恐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④ 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啊!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再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凭什么说鸟儿是恐龙演化而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
飞向蓝天的恐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