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棋坛六十年》
《弈林春秋》
作者:张玉民
潍纺棋协网首发
青州棋坛六十年
( )
1948—2008
诗曰:
棋国沧桑六十年,
车尘马迹起烽烟。
收拾散珠聊夸玉,
轶闻旧事著新篇。
目录
一· 霸王三杰
二· 于长顺力压三杰
三· 陈天才初访青州
四· 文化宫首演象棋大赛
五· 密电码闹剧
六· 战表喜剧
七· 康继安含悲葬老于
八· 陈天才再访青州
九· 三出祁山
十· 洪再林初露峥嵘
十一· 谭坊邀请赛
十二· 征战“沂蒙杯”
十三· 陈天才设擂花卉楼
十四· 张玉民一年跳三级
十五· 李锡田夺魁
十六· 青州象棋社成立
十七· 【青州报】开辟象棋专栏
十八· “大华杯”象棋团体赛
十九· 张忠超获首届棋王
二十· 胡荣华之青州行
二十一· 象棋社的换届与擂台赛的搁浅
二十二· 东北之战与西北之征
二十三· 痛悼贾乙
二十四· 黄少龙青州讲学
二十五· 房师臣扬威“供热杯”
二十六· 【古州棋社】与四县市象棋赛
二十七· 马本军称王
二十八· 【青州棋苑】成立及“太保杯”象棋赛
二十九· 怀念明焕文
三十· 杨立斌出征潍坊
三十一· 迟晓芳喜获双冠
三十二· 【长润棋艺俱乐部】成立
三十三· 十县市名手会张羊
三十四· “花博会”象棋赛
三十五· 杨洪威震“欣月石化杯”
三十六· 象棋协会成立
三十七· 中青年棋手群雄逐鹿
三十八· 少年棋手崭露头角
三十九· 老年棋手老而弥坚
四十· 难忘的二零零八
附录1 文中人物
附录2 二00九—青州棋坛大事记
一·霸王三杰
年,岁属戊子,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展开全面反攻月昌潍
1948 ,5
大捷, 月攻克济南作为华东局暨山东省政府驻地的青州,迎来了新
9 .
时代的曙光,青州棋坛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解放之初,马楚珍是青州棋坛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马楚珍
( ),原名马忠保,回族,城里人。出身中医世家,建国
1910-1985
后曾任益都县副县长,主管教育·文化·卫生等工作。为行医方便,马
楚珍不到岁就蓄须,长髯齐胸。年马楚珍以华东地区少数民
30 1950 “
族国庆观礼团”成员的身份进京,当毛泽东在怀仁堂接见·宴请观礼团
时,马楚珍代表华东地区向毛泽东主席敬酒,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美
髯公。年马楚珍接到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任命书,担任山东省民
” 1958
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自此离开了青州。在马楚珍的倡导、支持下,
当时的一大批棋手聚集到工商联会馆,象棋活动十分活跃。北关崔锡
三、城里赵民祥在众多棋手中脱颖而出,与马楚珍一起,并称“霸王
三杰”。三人鼎足而立,雄视青州棋坛,鲜有人能与之抗衡。
年月,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潍坊举办象棋比赛,青州派
1959 9
出赵民祥、张兴奎两员战将参赛,这是青州棋手第一次参加潍坊棋赛。
比赛中赵民祥沉着冷静,表现出色,先手采用转角马,如有机会则穿
宫而出后手则以左马盘河应对中炮过河车,防守反击,力争主动以
; .
不变应万变,力战各路高手,最终取得这次棋赛的第三名。
张兴奎( ),回族,东关人,论棋艺比三杰并不
1912—2004
逊色,尤擅街头混战,落子迅速,妙手迭出,可力敌数人而愈战愈勇。
但初次参加正式比赛,暴露出走子随手的弱点,成绩不够理想。
赵民祥( ),回族,城里人,年轻时就读于山东第
1913—1994
四师范,有较深的文化根底,这在老棋手中并不多见。赵民祥在三杰
中最年轻,也最为能征善战,他初次参赛就名列三甲,并非偶然,其
棋艺活动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
正是:
转角穿宫马如龙
,
勒缰河口势亦雄
,
十年磨剑今初试
,
一举博得探花名。
二·于长顺力压三杰
正当“霸王三杰”声誉鹊起之时,于长顺从济南归来,打破了三杰
的一统天下。于长顺( ),北关人,年轻时飘泊江湖痴
1908—1970
迷象棋,曾得到徐词海、崔方琴等名手的点拨,棋艺大进。五十年代
末,年已半百的于长顺,忽生思乡之念,于是落叶归根回到青州。同
居北关的崔锡三便成了他首当其冲的对手。崔锡三既为三杰之一,绝
非泛泛之辈,解放前在铁路供职多年,曾任张店车务段段长。因其
才能出众,曾被当局派往东北管理铁路运输。他的棋艺也是在四海飘
泊中练成的。而今与于长顺几番交战,却是连战连败显处下风。
于长顺的先手棋是用两炮一马强抢中卒,在中路展开强大攻
势,力争快速突破后手棋则采用单提马,以逸待劳,先守后攻布局
; .
虽然简单,但中残功力深厚,能以微弱的
《青州棋坛六十年》《弈林春秋》作者张玉民PDF格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