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研究生的心理问题与探析近年来, 我国研究生教育速度发展很快, 规模不断壮大。作为高层次高学历群体, 研究生在承载国家、社会、家庭、自我等多方期待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多重压力。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众多研究一致表明, 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研究生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各种行为问题以及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形势严峻。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政府、社会及教育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就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期能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一、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心理问题是指各种心理及行为偏离正常的情形。心理问题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障碍性心理问题, 是指各种心理功能紊乱、自我感觉痛苦并影响个体社会功能的心理障碍以及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心理疾病。主要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性行为变态和精神病等, 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专业、系统的心理辅导或药物治疗方可解决或治愈; 另一类是发展性心理问题, 它是伴随个体成长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所出现,在完成与年龄阶段相关的心理发展课题时所产生的暂时的紧张、烦闷和压抑状态。比如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如何学习、工作更有效率,如何充分发挥潜能, 塑造个性、完善自我等等。发展性心理问题属于正常心理发展过程中人人都会遇到的心理困扰,一般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稍加自我调适或外界支持就可解决。发展性心理问题不算障碍性问题, 但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不够及时, 也可能转变成障碍性心理问题。用这样一个分类标准来审视研究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我们发现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出两个特点: (一)发展性心理问题普遍存在、贯穿始终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丰富, 研究生表现出比本科生更高的心理成熟水平, 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许多发展性问题仍困扰着研究生,让他们常常体验到心理上的烦恼、困惑和迷茫。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的变化和心理的落差而引起的适应不良、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学习要求的提高而引起的学业适应困难、研究生学费制度改革和经济尚不独立而引起的经济状况紧张、社交能力不足和学习生活封闭而引起的异性交往受挫, 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期望趋高而引起的就业焦虑等诸多方面,贯穿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二)障碍性心理问题比例较高、表现各异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学者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及相关量表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 多项数据资料表明: 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 30% 左右, 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人际敏感及精神病性等多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障碍性心理问题在不同群体研究生中的具体表现也不尽相同。它们在性别、年级、人格特点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女研究生相对于男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研究生随年级的升高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生不同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 良好的人格特征, 如合群、自信、乐观、开朗、有责任心等有利于心理健康, 相反, 自卑、孤僻、悲观、自私自利等不良人格特征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系统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学过相关课程的研究生。这些
临时码头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