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感染病学:艾滋病.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AIDS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
获得性——后天得到的,而不是遗传的
免疫缺陷——人体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
综合征——患者多个系统受到损害
概述
AIDS的简称,由HIV感染引起
侵犯、破坏CD4+ T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
HIV起源
纽约统计1971~1979年的记录,卡波西肉瘤和肺孢子虫性肺炎是非常罕见的疾病,共有19例15~49岁的男性发生卡波西肉瘤,1981年以后,卡波西肉瘤的发病率突然增加,临床资料强烈支持艾滋病是一种以前在美国没有见过的新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查出最早HIV血样标本的是从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名班图族成年男子1959年抽取的血样标本。这一发现证明,艾滋病病毒可能在1959年以前就开始感染人类 。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蒙泰尼埃(Luc Montagnier)从法国淋巴结病病人血液中分离到HIV-1型
1984年美国NIH盖洛(Robert Gallo)称也分离到HIV,并研制出抗-HIV诊断试剂盒
艾滋病的特点
主要经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侵犯破坏CD4+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T、B及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
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极高。
病原学
HIV是单链RNA病毒(含两条完全相同的单链),1983年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独立发现。1986年统一命名HIV。
HIV可分为两个型:HIV-1型(1983)和HIV-2型(1985)。HIV-l是世界流行型;HIV-2型呈地区性流行,主要在西非。
我国主要流行HIV-1型。
具有包膜,圆球状,直径为100~120nm
基因组是正链RNA,(HIV-1)
在病毒颗粒中有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
逆转录病毒的特性
HIV基因结构
3个基因编码结构基因:组特异性抗原基因(gag,核心蛋白p24、p17、p9、p6);包膜蛋白基因(env,gp120及gp41);多聚酶基因(pol,逆转录酶、整合酶、RNA酶H)
2个调节基因:反式激活(tat)、病毒蛋白调节因子(rev)
4个辅助基因(nef负调控因子、vif、vpu、vpr)与病毒成熟及释放有关。

感染病学:艾滋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窝窝爱蛋蛋
  • 文件大小10.63 MB
  • 时间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