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说明
1.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软件进行优化和集成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质量软件;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
(1) 掌握计算机内的数据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
(2) 掌握相关的应用数学及离散数学基础知识;
(3) 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5) 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6) 熟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7) 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中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8) 熟悉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9) 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10) 了解信息化、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11) 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
3.考试科目
(1)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 软件设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
二、考试内容
说明:
“I”、“II”和“III”表示掌握或熟悉的程度:
“I”是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内容及含义(理解)。
“II” 指在有关问题中能直接使用(一般应用)。
“III”是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综合应用)。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
1. 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Ⅱ)
计算机内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
带符号定点数据(纯整数和纯小数)的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表示(Ⅱ)
浮点数(实数)的表示(Ⅱ)
溢出的概念(Ⅱ)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
补码表示下定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I)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基本的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Ⅱ)
常用数值计算
矩阵和行列式、近似求解、插值、数值积分、常微分方程等常用的数值运算方法及运算误差的概念(I)
排列组合,概率论应用,应用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I)
编码基础(ASCⅡ码,汉字编码,奇偶校验,海明码,霍夫曼码、循环冗余码)
奇偶校验码、海明码、霍夫曼码、循环冗余码的编码方法及指定实例时校验码的计算(I)
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 (I)
2.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体系结构分类及特性
CPU、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CPU的基本组成结构(I)
存储器的组成及特点:内存、外存、缓存Cache)、闪存(Ⅱ)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定义:存取周期、存储容量和可靠性(Ⅱ)
常用I/O设备、通信设备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I)
I/O接口的功能、类型和特性
CPU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的主要问题:速度不匹配、时序不匹配、信息格式不匹配、信息类型不匹配(I)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I/O接口的主要功能(Ⅱ)
接口的控制方式及特点:CPU通过接口对外设进行控制的方式程序查询方式
、中断处理方式、DMA(直接存储器存取)传送方式(Ⅱ)
CISC/RISC,流水线操作,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和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I)
流水线的定义及操作特点(Ⅱ)
多处理机的概念(I)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的概念和特点(Ⅱ)
并行处理的基本概念(I)
虚拟存储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级存储体系
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和管理方式(I)
多级存储体系的组成及特点(Ⅱ)
RAID类型和特性
RAID的定义和基本特点(I)
RAID 0~RAID 7、RAID 10、RAID 53等规范的特征(I)
诊断与容错
容错技术与容错控制(I)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系统的可靠性定义(I)
串联系统特点及可靠性度量(Ⅱ)
并联系统特点及可靠性度量(Ⅱ)
模冗余系统等可靠性数学模型的特点(I)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法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软件设计师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