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二)
【教材】七年级上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2版),第132页
【课程标准】通过天平称物这一实例探索归纳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内容分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二个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是在学生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拓展和延续,是“标准”中“方程与不等式”的开始,为今后探索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进行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后继课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材呈现】
教材通过延续上一课时起始的情景问题,利用天平称物的图示直观地展示了5x=3x+4的变形求解过程,让学生根据这一具体实力进行观察思考,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2、教材通过两个例子及随堂练习方程的求解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等式的基本性质,从中体会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了利用逆运算求解方程,并在第一个课时初步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对学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奠定了基础。
2、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代数式、整式、一元一次方程等相关知识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生活经验欠缺,所以对生活中的数学缺乏有效的探究手段,在小学虽然已接触了方程的有关知识,但课堂活动经验不广泛,本阶段从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到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再到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实现从理论认识到实践操作的过渡较难转化,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利用等式基本性质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标准分解】 结合以上分析,对“课标”进行分解。
利用天平称物实验直观展示5x=3x+4的变形求解过程
实验
展示
探
索
等式的基本性质
小球和砝码的增减变化所代表的意义、方程对应的每一步变形
观察
分析
求解方程每一步的变形
归纳
总结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说出
等式的基本性质
方程每一步变形的依据
解释说明
应用
写出
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
【学习目标】
1、借助直观对象归纳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
3、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和解方程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同学们,在小学期间我们已学习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简单方程的简单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学习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之前,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它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