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多功能爬架施工工艺标准
17.1 总 则
17.1.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剪力墙、框架、框剪、简体等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构筑物的结构与外装修(包括悬挑大阳台、圆弧等)的施工。
本标准依据中建六局二公司国力牌多功能爬架的特点编制,采用非本类型爬架时可参照本标准尚需依据各自特点做出补充规定。
17.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建[2000]230号);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普通碳素钢技术条件》 (GB 700—88);
《可锻铸分类及技术条件》(GB 978--67)。
17.1.3特点
(1)使用钢材数量少,节约资源。
(2)爬升速度快,每跨架体爬升一层约需20~30min。
(3)拆装方便。
(4)安全可靠,设有防坠,防倾装置。
(5)经济效益显著。
(6)操作工人少,仅需4--6人即可操作。
17.2术 语
17.2.1主框架
由上、中、下三节拼装组成的定型刚性结构(导轨:与主框架一体,构成主框架的一个主肢)。
17.2.2底部支撑桁架
由脚手管和方钢(钢板)通过螺栓连接而成的标准件。
17.2.3架体板
由大横杆、小横杆、立杆、剪刀撑、扣件等组成。
17.2.4附着支撑结构
由固定支座、滑动支座和防倾支座组成,保证架体与建筑结构主体在升降过程和正常使用工况下多点连接固定,是架体承重和防倾的主要构件。
17.2.5液压升降系统
通过电动机驱动液压泵,将电能转换为液压能,再经控制阀驱动液压千斤顶转变成机械能驱动负载,使爬架完成一个工作环节,液压泵单手柄控制操作,每个千斤顶额定起重量为5t、8t。
17.3基本规定
多功能隙的没计、组装、使用与拆除均需符合雠魁衬鼬每魄定。
多功能爬架的设计应与使用方及工程监理结合。设计图纸、使用规程、施工细则应同时报使用方和监理批准后实施,且应贯彻定期围护,班前检查制度。
17.4施工准备
17.4.1技术准备
(1)依据建筑结构施工图进行多功能爬架的二次设计,绘制爬架
平面布置图、立面预留孔图、以及需特殊处理部位的施工示意图。
(2)凡参与施工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均必须参加技术培训,然后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做好爬架搭设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17.4.2材料准备
(1)品种规格:根据爬架二次设计进行材料预算及设备统计,采购设备及爬架加工所需的各种规格材料等。
(2)质量要求:材料材质必须满足《普通碳素钢技术条件》(GB 700--88)、《可锻铸分类及技术条件》(GB 978--67)的要求。
17.4.3主要机具
(1)配备额定功率不小于180kW的液压泵两台。
(2)液压缸四个。
(3)与液压泵配套的高压软管。
(4)专用配电箱。
(5)扳手和手拉葫芦。
17.4.4作业条件
(1)爬架的软件资料如爬架出厂合格证、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规程、各种技术交底、升降前及升降后安全检查记录等应齐备。
(2)根据本项目爬架需用量的多少,现场需提供相应的爬架堆放场地以及爬架另配件堆放仓库。
(3)爬架搭设层的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C10。
(4)根据爬架施工规范及国力牌多功能爬架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提供爬架搭设所需的操作平台。
(5)爬架施工所需电源到位。
(6)根据爬架平面布置图和立面预留孔图检查预留孔是否符合要求。
17.4.5劳动组织
整个工程的架体升降操作人员,设置1名组长,5名操作工人。
(1)组长1人:负责升降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工作,下达升降指令。
(2)液压缸操作2人:负责操作液压泵进行顶升,固定液压缸及顶块锁销。
(3)清理障碍1人:解开及恢复安全网。
(4)拆装支座2人:提升前松开穿墙螺栓,提升后紧固穿墙螺栓,检查螺栓是否有损坏。
17.5材料和质量要点
17.5.1材料的关键要求
其材质必须满足《普通碳素钢技术条件》(GB 700--88)、《可锻铸分类及技术条件》(GB 978--67)的要求。
17.5.2技术关键要求
爬架平面布置合理,榀数少,异形少,无漏空、便于操作。
17.5.3质量关键要求
主框架加工组装满足规范要求;现场施工时预留孔位置准确;升降过程中的动态管理要满足规范、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
爬架内部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