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2014 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共 10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 .答题时使用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K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古琴古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被视为“八音之首”。它刚柔相济, 清浊兼备, 变化丰富, 意趣盎然, 充满了表现与感染力的音质, 以及内敛委婉的艺术风格, 影响着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阶层, 所谓君子之座, 必左琴右书, 作为大雅之音的古琴, 自古就与“圣贤之书”并重。文人弹琴, 注重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弹琴必须选择适当的环境, 幽静的外在环境与闲适的心境相互映衬,方可达到心物相和、主客合一的艺术境界。在文人看来,“琴音”不是纯粹的“声音”, 它携带与天地同和的意义与价值, 是沟通宇宙万物“和谐化”的存在。音乐的和谐关涉天地之道的运行秩序,暗含有自然之序的运作节律,只有“协天地之性”,才能使阴阳调和、人心和乐,否则就会造成阴阳不调、民离神怒。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文化内涵和哲人味道的乐器之一, 古琴对我国古代文化, 特别是哲学、美学方面的影响尤为显著。古琴音乐中所含的儒、道、释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阶层矢志不渝追求的精神内核,构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主体。由于古琴音正声朴、五音清晰、变调严谨, 非常适合体现儒家“乐以载道”的正统雅乐精神, 从而使古琴由普通乐器变成君子一日不可离的修身之器, 使操琴不再是通常的艺术演奏,而成为君子养性悦心的悟道过程。在孔子时代,琴乐不仅仅是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于琴乐之中, 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音, 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含在其中,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数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古琴曲约有一半以上来自山水、动物、植物等自然景色。在《高山》《流水》等琴曲中,人们寄情山水, 陶冶性情, 感受身心舒畅, 魏晋之后, 经学受创, 玄学盛行, 老子“淡乎其无味”“大音希声”的观点受到琴人的一致推崇,对古琴音乐审美产生了重大影响,推进了琴乐对“淡而会心”“恬然自适”的恬淡之美的追求。宋代周敦颐援道入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吸收、融合, 提出“淡则欲心平, 和则躁心释”的“淡和”说, 从而使“淡和”成为儒、道两家尊崇的音乐审美观。佛教对古琴美学思想有重要影响的是禅宗“顿悟说”。在体现禅宗佛学的音乐境界观方面, 古琴作为古代士大夫自我修养、陶冶性情的乐器, 在禅宗“顿悟说”的影响下, 更加突出了它的“自娱”、自适与自释功能,弹琴成为表达心声、安慰心灵的自我欣赏之事,即兴演奏古琴, 乃是表达从思想与肉体禁锢中解脱出来的超逸与愉悦。明人李贽发展了禅宗“顿悟说”, 将禅的意识、思维方式用于古琴音乐审美,强调自我体验、心领神会,在音乐中彻悟禅理、实现人生之追求。“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发出的感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古琴进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大音希声”,领略其奥妙无穷的神韵和深远的艺术境界。 1 .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古琴刚柔相济,清浊兼备,变化丰富,意趣盎然,影响着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阶层。 B .古琴是八音之首,在文人雅士眼中,它和圣书一样重要。 C .古代文人注重音乐的和谐,认为它关涉天地万物的和谐。 D .古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源头。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孔子认为,他所听到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文王圣明的德行。 B .老子认为,美的最高境界是淡,所以古琴应该追求恬淡之美。 C .李贽认为,欣赏古琴也能研修佛学,用心领会就能彻悟禅理。 D .作者认为,尽管古琴曾被冷落,但申遗成功会带来古琴复兴。 3 .下列有关儒、释、道对古琴态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儒、释、道三家
点线面与服装设计.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