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doc浅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摘要:《儒林外史》是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小说文库中的一部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是中国第 一部表现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讽刺小说。它在继承中国古代讽刺艺术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把中国古代讽刺艺术推向新的高度,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等 多种手法,用冷静理性的笔触全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和八股艺制的腐朽。本 文旨在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征进行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手法
本文论述的讽刺艺术特色体现在作品题材的真实性、故事叙述的客观性、人物对象的喜剧性 和细节描写的夸张性四个方而,这四个方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正 是它们的有机融合,一来将讽刺艺术的运用提升了一个高度;二来寓庄于谐,使《儒林外史》 更为形象,描绘出了一幅晚清封建末世儒林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讽刺文学的一个里 程碑。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极高,正是由于《儒林外史》所具有的独特的讽刺艺术, 他说:“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然此类小说,大抵设一 庸人,极形其阴劣之态,借以衬托俊士,显其才华,故往往大不近情,其用才比于'打诈'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 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可以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
一、来源于真实的作品题材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讽刺艺术是耍建立在真实性的原则基础之上的。如写胡屠户对女婿 范进前倨后恭,妙笔连篇,令人叹赏叫绝,穷形极相地写出了八股文化所造成的势利心理对 市井人伦的渗透。这种讽刺描写的世态化显出了极大的真实性。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之所 以获得这样的成功,就在于他艺术地写出了“士林”这群人的“真实”,使之“皆现身纸上, 声态并作”,表现得如此生动、具体,如此逼真。鲁迅在其致徐懋庸信中说:“艺术的真实非 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 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 的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豫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 吴敬梓所写的正是他自己所处朝代的社会生活。在吴敬梓的实际生活中,曾经有过在南京祭 祀泰伯祠的事情,经过作者加工,把这些亲身的经历一—也就是当时清朝的政治与社会现实, 托之明代以影射当时现实的背景;吴敬梓遵循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描写的是“自所闻见” 的熟悉人物,他挥动手中“足以达之”之笔,将这些人物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以其对现实 的较清醒的认识,“托稗说以寄慨”而达到“以公心讽世” Z目的,表现出了巨大的讽刺力 量。
二、朴实客观的故事叙述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还体现在故事叙述的客观性即作者直述其事,不加断语,让是非 曲直自现于阅者而前。如小说第四回,写范进在母亲新丧期间,与张静斋一起跑到汤知 县那里去蹭饭,他不用银镶杯箸,也不用磁杯、象牙箸,要用白色竹筷。汤知县疑惑他居丧 如此尽礼,又没有准备素席,担心他也不用荤酒,那范进就不能吃这顿饭了。没想到范进拿 了竹筷子,直接就伸向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进嘴里。卧闲草堂本回末总评第四回评 道:“盖天下莫可恶于忠孝廉节之大端不讲,而苛索于末节小数。举
浅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