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经济学概述
[教学目标]
经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历史,了解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含有本身独特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认识学习信息经济学现实意义。
[关键和难点]
本章着关键讲清信息经济学发展脉络和研究范围
[教课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一、信息经济学启蒙
19,索尔斯坦•凡勃伦在其出版《资本性质》一书中提出了知识增加组成财富关键源泉思想,是相关信息经济学见诸文字最早启蒙思想。
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在其《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特有信息范围,正式使用了“信息经济学”(Economics of Information),标志着信息经济学诞生。
二、信息经济学形成和发展
(一)信息经济学形成阶段(1959年~1970年)
假如将信息经济学形成以前阶段称之为酝酿阶段,在其酝酿过程中,冯•诺依曼(1944),奥斯卡•摩根斯坦(1944)、杰拉德•德布鲁(1959)、弗兰克•奈特(1921)、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49)、雅各布•马尔萨克(1949、1954)、赫伯特•西蒙(1954)、肯尼思•阿罗(1957)贡献将是不可磨灭。尤其是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在1944年创建预期效用理论和杰拉德•德布鲁
在1959年提出不确定条件下选择理论,为信息经济学产生提供了最关键基础理论。在这一阶段,肯尼思•阿罗、赫伯特•西蒙等人对相关问题启蒙性研究,也奠定了她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关键地位。
1959年,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产生。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后验条件分布和先验分布通常是有差异,这种概率差异正是获取信息结果。
20世纪60年代,赫伯特•西蒙、乔治•施蒂格勒、威廉•维克瑞、肯尼思•阿罗、H.希尔等分别从管理决议和统计决议、信息搜寻、拍卖制度和信息论等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深入发展理论基础。
例:乔治•施蒂格勒思想表现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三篇论文中,即《信息经济学》(1961)、《劳动市场信息》(1962)、《论寡占》(1964)。施蒂格勒从纯粹经济学角度对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批判了传统经济理论中完全信息假设,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要素和经济运行机制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探讨了信息成本和价值,提出了“信息搜寻”概念。
另外,这一阶段对信息经济学形成做出贡献还有:s.A.奥茨加(1960)、罗伊•拉德纳(1961、1968)、埃贡•纽伯格(1966)、哈罗德•德姆塞茨(1969)、阿尔曼•阿尔钦(1969、1970)、P•纳尔逊(1970)等。她们分别对信息成本和价格、信息效率、信息对雇职员资和生产效率影响等很多信息经济学问题进行了奠基性研究。
(二)信息经济学拓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
信息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拓展时期,越来越多学者投身于信息经济学研究行列,乔治•阿克洛夫(1970)、肯尼思•阿罗(1971、1973、1974、1979)、詹姆斯•莫里斯(1971、1972、1974、1976)、杰克•赫什雷弗(1971、1973、1979)、麦克尔•斯彭斯(1973、1974)、野口悠纪雄(1973、1974)、麦克尔•罗思柴尔德(1975、1976)、圣弗德•格罗斯曼(1979、1976)、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76、1979)等人在很多领域对信息经济学知识范围和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拓展性研究,使信息经济学得到较快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立知识体系。
1970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了分析二手汽车市场“柠檬”理论(即次货市场理论)(注:"柠檬原理"包含以下基础见解:①在次品市场上,交易双方对质量信息取得是不对称,卖者知道产品确切真实质量,而买者却不知道产品确实切质量。②交易活动参与人(这里指卖方)能够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对买方进行欺骗,这就是"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③隐藏信息将造成"逆向选择",其含义有二:一是在交易中隐藏信息一方对交易另一方利益产生损害;二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生扭曲,质量好产品被挤出市场,而质量差产品却留在市场,极端情况是市场会逐步萎缩直到消失。这是因为买者只愿意依据她所知道平均质量来决定支付价格,这个价格将使质量低卖者愿意成交,质量高卖者因为不能得到同质量相当价格而退出市场。)。这是信息经济学进入拓展阶段关键标志。
在这一阶段,组成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八大基础理论全部已经被提出来,并在经济学界得到连续而系统讨论,如1970年乔治•阿克洛夫创建了“柠檬”理论,1971年杰克•赫什雷弗提出了“信息市场”理论,1972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和罗伊•拉德纳深入完善了“团体经济理论”,1973年麦克尔•斯
2021年信息经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