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紧压茶之「投茶比例」(2008 年7月9日) 好茶、好水、好心情,是品茗的先决条件,否则, 就算有多名贵的茶叶,也与喝开水无异。有了品茗的心境,如果没有一定的泡茶技术,好茶也照样可以泡的难喝。有不少茶友,在茶店试茶的时候,茶味很不错,买了回家却还原不了其真味。先别怪责店家,可能是自己的泡茶技术,未能好好发挥茶叶本身。因此,浮云建议茶友可以按这方法尝试泡茶,只要茶叶和茶碎有合适的比例,其实是有助发挥一泡茶的。泡茶的时候,有些茶叶碎是需要的,不妨尝试按7:3比例(叶:碎)投茶(见图)。【紧压茶之要点】在泡普洱紧茶时,即使把紧压的普洱茶拨开,仍然会有机会出现仍结作一团团的茶干(犹如图中左手边所示)。用沸水冲泡数回以后,那些茶干团才会开始逐渐散开,这时候的茶汤才会有较浓郁的茶味。因此,如果不把投入紫砂壶或盖碗的茶叶型态之比例调和,就会出现每泡冲泡时的味道不一,甚至会有泡不出茶真味的情况。背后的原因是:假如只用紧结的茶干冲泡的话,开始的数泡味道会出现偏淡的问题,这是因为茶块中心的茶叶还未可以舒展开,未能有效地接触热水,释出茶质;但到了第五至六泡,由于热力已经可以把茶叶浸开,此时茶汤会变的特别浓,结果使整个泡茶过程中每一泡茶汤之间的浓淡度出现很大的差落。【改善办法】为了改善上述的问题,在投入的茶叶时可以使用拨茶饼时掉下来的散茶片或茶末作补充, 浮云建议的比例为 7:3 比,即每一泡的茶,配以 7 成茶块、 3 成茶末(或散片)。虽然茶末或散片可以较快释出茶味,但其短处是不耐泡,可能只有 5泡至 6泡水,所以此时同时在茶壶内的茶块就解决了此问题,因为经热水泡 5至6次后,较大的茶块茶干就会开始展开,并继续释出茶味,支持茶质。茶友除了要懂得选茶之外,掌握不同茶类的泡茶之法,也是基本的功力。茶友不用心急,循序渐进,日后只要了解到普洱茶类该如何的泡,这不但可以享受到品茗普洱茶的乐趣,更可以享受把一泡普洱茶发挥到淋漓尽致之境地而得到的满足感。续谈紧压茶之「投茶比例」(2008 年7月 14日) 【7:3只是大概的比例】自贴出 2008-07-09 谈紧压茶之「投茶比例」的短文章后,有几位茶友的提问与回应,值得与各位分享。有茶友认为:「方法有效,程序麻烦,不易操作。」浮云的回应:「程序并不麻烦,也很易操作。」茶友可能以为,每次泡茶都要使用上电子秤是一件麻烦的工作。其实,事情并不如此。在准备这 7:3比例的时候,浮云用上了两台「电子秤」,目的只是方便给茶友比较这7 :3大概是如何模样的,约占有多少。没有用上这两台精确的仪器,如果浮云只是随便地拿起一些茶块跟一些茶碎,就跟茶友说这是7:3比例,岂不是在瞎说? 因此,平时泡茶时,要操作起来,十分容易,茶友只需要大约投下7成的茶块,然后又大约投下 3成的茶碎,即可。有规定一定要7:3之比例吗?没有! 比例是可以因应个人口味而调整的。不论是 9:1 8:2 7:3 6:4 甚至是5:5,最重要是了解到那一种泡茶手法,最能泡出你喜爱的茶汤口味,这才是重点。不少初认识浮云的茶友,起初都误会了,以为浮云泡茶,每每会拿个「电子秤」。曾与浮云一起喝茶的茶友可能会知道,除非是要比较二茶(为公平起见),否则,一律不用「电子秤」。评茶,才用「电子秤」。品茶,当然是随意凭经验。浮云提供这个投茶比例,目的是提供另一种泡茶的思维,因为用上原茶块来泡,头一两泡理应会较为淡,但茶散开了,就会较浓,所以不妨投下一些茶碎,而且这些茶碎,很容易取得,也不用特意把茶叶折断而获得,我们拆茶或喝饼茶时,经常会不经意地弄出一些茶碎来。如果,每次泡茶都会用掉一点,那么喝到一饼茶的最后时,就不用只喝茶碎或把茶碎拿去养壶了。再谈紧压茶之「投茶比例」(2008 年7月 16日) 【在洗茶时,设法弄开茶叶?】自贴出 2008-07-09 谈紧压茶之「投茶比例」的短文章后,仍有些提问与回应,值得与各位分享。有茶友问道:「除了投下碎的茶叶外,如果只使用完整的茶块,为何不在洗茶时,当茶叶软化后,把完整的茶叶弄开? 」浮云确曾见过有茶人这种做法,他们用茶艺用的竹签(如图)来搅动第一次洗茶的茶汤,好使在茶汤水中仍然黏在一起的茶叶,快一点互相分离。首先,浮云从茶艺泡茶的角度说说意见。【泡茶是一种优雅的艺术】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在好几位茶友面前的泡茶师,一切准备就绪,开始泡茶,许多对眼睛正在看着,如果泡老茶尤甚,因为,坐上客也有喝的份儿,你如何出汤,茶客就喝些甚么。那么, 那竹签(或其他类似的用具)已洗干净了吗? 那竹签(或其他类似的用具)只是为了作此用途吗? 那竹签(或其他类似的用具)卫生吗? 当然,把茶叶强行分离后,你仍然可以多注一次热水作为第二次洗茶,把刚才搅动了茶叶再洗一遍,以确保茶叶仍然是卫生的。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想这样用外来的工具帮忙,或许你可以尝试用力地摇晃盖
浮云谈普洱精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