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脉书签的制作组第七个实验第8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本实验是在初三化学下册中笫十单元“酸与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中出 现的,所涉及的中学化学知识主要是在于常见酸碱物质的作用和性质上。
氢氧化钠强碱具有强烈腐蚀性,不少植物的叶脉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 不易煮烂,而叶脉四周的叶肉在碱液中容易煮烂,被腐蚀。利用此原理将用碱液 处理后剩下的叶脉和叶柄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叶脉书签。
本选题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儿个方面:
1、 让学生更加直观认识到强碱氢氧化钠的腐蚀作用,认识其性质;
2、 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本实验趣味性较大,用品较普遍,叶片也是生活中常见物质。因此,该实验 很好与生活相联系,体现化学与生活的主旨。
二、问题解决设想
该实验,经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儿点:
1、 树叶若选用口杨树、桂花树、广玉兰等质地坚韧的叶子,在洗刷时叶脉易被 刷坏;
2、 山于各种树叶的质地不同,所选用的氢氧化钠的浓度应该有所不同,以达到 最好的腐蚀效果,但是这个很难准确把握;
3、 不同季节叶肉的厚度和叶脉的坚韧度不同,所使用的氢氧化钠浓度也不同。 建议在煮之前浸泡一段时间。
4、 选用的叶子树叶太嫩,叶脉不清晰,很难制作岀美观、并且轮廓分明的叶脉 书签,因为需要叶脉分明、比较老的树叶。另外,毛笔太硬易损坏叶脉,太软则 刷不掉叶肉。在物品的选择上需要考究。
5、 碱熔法中浸泡时间不易确定,过长则容易使得叶脉腐烂,过短则叶肉可能未 被腐蚀完全。
鉴于以上的问题思考,我们决定从以下儿个方面进行实验:
1、 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叶肉被腐蚀的程 度。
2、 收集相同种类但大小老嫩不同的树叶,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 叶肉被腐蚀的程度。
3、 收集相同种类的叶片,大小老嫩大致相同,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即在不同浓度 的腐蚀液中进行实验,观察当腐蚀效果相同的时候,所耗费的腐蚀时间的差异。
4、 收集相同种类的叶片,大小老嫩大致相同,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即在不同浓度 的腐蚀液中进行实验,观察当腐蚀时间相同时,腐蚀效果的差异。
本实验以第3,4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的修改腐蚀液的成分和含量,以做到有更好的对比,接近最佳的反应条件。 探究条件:
(1) 5%氢氧化钠溶液
(2) 10%氢氧化钠溶液
(3)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
(4) 5%氢氧化钠溶液+5%碳酸钠
进行改正后的探究条件是:
(1) 10%氢氧化钠溶液
(2) 20%氢氧化钠溶液
(3) 5%氢氧化钠溶液+5%碳酸钠
(4) 10%氢氧化钠溶液+10%碳酸钠
3.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原理
它会腐经过加热,叶肉中含有大量多糖物质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
烂的更快。叶脉纤维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 脉坚韧的树叶制成叶脉书签。之后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口,一件精美 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
所选的用作书签的叶子要符合两大要求:1、叶脉为网状脉。横向脉如银杏树叶、 针形叶如松针均不
叶脉书签的制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