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幼儿爱心的培养.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幼儿爱心的培养
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自我为中心” 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国家庭角色结构的改变,使独生子女享有更多的权利,在家中处在中心地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被爱包围着,生活条件具有独特性,使他们无意中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加上现在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宝,对其宠爱过度,唯恐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受委屈。父母常常只是努力地用行动向孩子表示:“你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在这个世界上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你过得更好”。 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也犯了类似的错误:一方面依恋父母,另一方面蔑视同伴,强调自我中心,在幼儿园,往往一个孩子哭了,没有一个孩子去关心一下;一只小乌龟死了,没有引起孩子的怜惜;一张小椅子倒了,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扶起来……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漠不关心,对弱者缺乏同情心,他们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人交往,也就失去了快乐的源泉。于是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下,产生了不少弱点,其中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爱心,幼儿期是爱心培养的最佳期,众多专家指出“德育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而爱又是德育之魂。今天的孩子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事业继往开来的希望之所在。他们在“爱”的情感体验和培养方面程度如何,将是决定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爱心”教育迫在眉睫,从小就把爱心意识扎根在孩子心里很有必要。
一、初步认识什么是“爱”
    爱心,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必不可少的。爱是一种态度,一种需要,而且还是一种行动,说它是高尚的行动,那是因为爱的行动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一般人把爱狭隘地理解为是接受爱的施予后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其实不然,爱的本质特点不在于接受,而是付出,是给予爱的行动。而爱的情感体验是在接受者与给予者的爱的行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肯定的体验,如激动、喜悦、感激、崇拜、幸福等等,如果离开了对人生的态度、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爱的行动,怎样理解上述的体验究竟是爱,还是别的什么?而且,事实上,只有当将爱付诸于行动时才能真正体会爱的快乐,爱的幸福。一个总是等待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来给予爱,而自己从不愿付出爱的人是很难感受到别人爱的,哪怕是他已经得到了爱,这就是爱的双向性。你想享受爱的幸福吗?请你先要学会付出爱。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是素质教育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要让孩子从小就用童心通向童心,用爱心培育爱心,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幼儿期品德教育目标中必不可少的。我们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素质水平,道德品质的优劣都遵循着同一条规律,即前同一段的发展将成为后一段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生理学,幼儿心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幼儿园就读的3-6岁的幼儿,正处在智商、情商成长发育的快速阶段,所以我们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有利于孩子以后乃至一生的发展。我们的宗旨是通过研究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让他们既能接受爱,也能给予爱,铸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二、创设表达爱心的机会、训练爱心行为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爱心”行为的教育目标,不像其它学科那样明确,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制订相关“爱心”行为的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如语言课看图讲述《让座》,我们就可以通过图画讲述中引导幼儿知道主动让坐,关心老奶奶,让他们知道

浅谈幼儿爱心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q93485240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