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汪馨,钟秋萍,吴杰宇,李沛东,,这也是文化本身的性质。宗教自古有之,恩格斯认为,世界古代社会的基督教, 是奴隶和被压迫者的宗教。大约从公元 2世纪起,统治阶级成员加入基督教,基督教逐渐成为国家的宗教,基督教亦就逐渐成为统治阶级赖以驯驭人民大众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压迫工具。在近代史,中国刚被打开国门时,披着宗教外衣的文化渗透麻醉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残着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二、侵略?,搜集军事情报。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少数传教士以“传教”为幌子,执行本国政府的意志,推行其对华文化侵略政策。在鸦片战争开始之初,就有部分传教士搜集沿岸的军事情报。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在华的传教士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这场战争。 1840 年3月,英国政府决定远征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后,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狂妄地宣称: “时间已到, 中国必须屈服或失败。”?(1)天主教南京教主艾维克为朴鼎查提供大量军事、政治情报。?(2)德国基督教路德会牧师郭士立在中国沿海进行海道测量、地形勘查、绘制航海地图,调查各地物产及商业贸易情况,搜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情报,提供给英国政府以备战时之需。传教士来到中国郭士立画像 。? 1844 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使列强获得保护天主教堂的特权; ? 1858 年,列强通过《天津条约》,取得了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的特权。?在条约制度的保护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纷纷涌进中国。从 1846 年起,天主教在澳门、南京、北京设三个主教区,在陕西、山西、山东、湖广、江西、云南、香港等地设立代主教区。到 19 世纪末,在华天主教传教士达 800 人,教徒达 70 万人;在华的基督教士由 44 年的 31 人,发展到 19 世纪末的 1500 人,教徒约 8万人。宗教宣传传单教会与地方官员交好以谋取利益 3. 外国传教士不断“建堂”、“还堂”。?所谓“建堂”,即传教士所到之处建立新的教堂。传教士“谋田地房产,不先禀商地方官,硬立契据”的事件几乎遍及全国各省。最典型的事例要算“兖州教案”。?所谓“还堂”,即强迫交还鸦片战争前被清政府没收的天主教等教堂。传教士依仗特权,或对绅民拥有的“高华宅邸”,硬指为当年教堂, 勒逼民间让还,或将“会馆、公所、庵堂”,抵作教堂。这类事件在山东济南、泰安等地时有发生。兖州教堂三、反抗巨野教案: 1897 年山东曹州巨野县群众与德国传教士发生冲突而酿成的案件。又称曹州教案。为当时重大教案之一。案发后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 19 世纪 90 年代,德帝国主义积极向远东扩张。 1896 ~ 1897 年德国两次向清政府要求租借胶州湾, 均遭拒绝。曹州公众对德国传教士唆使教民欺压民众,素怀不满。 1897 年 11 月 1日夜,大刀会惠潮现、雷继参等人到巨野县磨盘张家庄教堂,杀死在该堂留宿的
中国近代宗教侵略与反抗!175.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